第二百零九章 人才-《亂世棟梁》
第(1/3)頁
雨,下不停,李笠看著窗外屋檐下的水簾,想起看過的奏章,覺得有些心煩。
各地轉運司署上報的數據表明,河淮地區這段時間降雨量過大,秋天糧食歉收已成必然。
而且驟然增加的雨水,導致各地河流水位暴漲,防汛形勢嚴峻,各地官府開始組織人力物力加固緊要河段河堤。
糧食歉收,抗洪搶險又會消耗大量存糧和物資。
所以,接下來的“劇情”是防洪抗汛,而不是揮師西進。
當然,仗總是要打的,今年不行就明年。
可到了揮師西進的時候,該派哪個皇子掛帥呢?
好像都不妥,一旦功成,這位皇子,就會分皇太子的勢。
而皇太子一般不適合掛帥出征。
李旿那日好像有話要說,但看樣子是不敢說,那么....
耳邊傳來的隆隆聲,把李笠的思緒拉回來,他轉頭看去,看著眼前一臺龐大的機器,心情很快好起來。
這臺機器是紡車,由水力驅動,有紗錠上百個,一晝夜能紡紗線(麻線)三百余斤。
正常情況下,相同占地面積的人力紡車,一天也就能紡紗(麻線)三到四斤而已。
有了紗線,要織成布,需要織機,配套的水力織機,也有了,織布能力是人力織布機的百倍。
所以,紡織能力增加了將近一百倍。
這就是用機器代替人進行生產(紡織)的重大突破,卻不是李笠有意推動下出現的。
而是民間作場主為了追求利潤,參照自動制針機“雷迪奇”的“全自動運轉原理”,以及現有紡機、織機結構而“改造”出來的水力紡機、織機。
民間的人才,總是層出不窮。
再由少府寺牽頭,不斷地改進、完善水力紡織機,使得紡織能力極大增強,開始作為“標準機器”,在各地推廣使用。
對于這個發展成果,李笠百感交集。
若按后世課本上的描述,起源于英國的工業革命,出現的征兆就是大規模用機器代替人工進行生產,從而造成生產方式的變革。
而機器普遍用于生產這一情況,又首先出現于紡織業。
工業革命,多么響亮的一個名詞,讓李笠聯想到噴著滾滾濃煙的蒸汽機,以及各類蒸汽機械。
但是,他不懂蒸汽機結構,所以,也就是夢里想想罷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梓潼县|
高州市|
崇仁县|
乌兰浩特市|
日照市|
黄梅县|
扎囊县|
曲麻莱县|
太谷县|
祁门县|
云和县|
遂川县|
金门县|
泰顺县|
修武县|
许昌县|
平武县|
杭州市|
汤原县|
鄂托克前旗|
出国|
六盘水市|
吉安市|
法库县|
墨竹工卡县|
丰原市|
庆元县|
开江县|
海城市|
百色市|
天祝|
宁津县|
连州市|
伊宁市|
杭锦后旗|
漯河市|
洛隆县|
论坛|
萝北县|
梅州市|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