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原則-《亂世棟梁》
第(1/3)頁
洛陽北,邙山,前來視察新洛陽城建設情況的李笠,登高遠眺,感受著秋高氣爽。
楚軍拿下長安,要把周國君臣“打包”帶來開封,但這需要時間,所以他先來洛陽轉轉,“公干”的同時,散散心。
看著眼前蒼茫大地,以及山北麓的漢光武帝陵墓——原陵,忽然覺得有些唏噓: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這話為莊子所說,而他已經奮斗了幾十年,終于盼到天下統一的即將實現,人生的終點,或許會隨時出現。
那么,他的陵墓,要選在哪里呢?
腳下的邙山,就有歷代皇帝的帝陵,畢竟洛陽是數朝古都,城里的皇帝去世后,自然就在附近的風水寶地——邙山下葬。
按慣例,皇帝生前,在位期間,就要開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以便去世后可以及時下葬、“從容入住”。
除非皇帝在位時間短,亦或是傀儡皇帝,陵墓來不及修,死后才會草草下葬。
邙山北麓的漢光武帝陵墓,名為“原陵”,于建武二十六年興建,九年后,劉秀去世,下葬于此。
當然,“光武”二字,是劉秀死后的謚號,廟號為“世祖”。
歷史上,皇帝在位期間修建自己的陵墓,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秦始皇的驪山陵。
這座陵墓,在秦始皇還是秦王(登上王位)時就開始修建,一直修到秦始皇去世、二世皇帝胡亥繼位,接著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總耗時將近四十年。
而梁武帝蕭衍的陵墓——修陵,則是在梁國建國后就開始修建。
不過,卻有不同:陵墓是其發妻郗氏之墓擴建而來。
蕭衍還是齊臣時,發妻郗氏去世,葬在蘭陵郡(僑置)蕭氏祖墳區,蕭衍稱帝后,追封發妻為皇后,并將發妻的墓地擴建,以作為自己死后夫婦倆的合葬墓。
此即為修陵。
蕭衍去世后,便葬于修陵。
李笠知道,按照各種先例,他和黃姈無論誰先走,將來,都是要合葬的,所以在位期間修建的帝陵,是他夫婦二人的“歸宿”。
也是之后,子孫后代每年祭拜的重要地點,所以綜合考慮,既然國都必然是洛陽,他的陵墓“落戶”邙山,真的是很“方便”。
但是,沒有不滅的王朝,當王朝更替之際,帝陵就會成為“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們的目標。
李笠不想自己死后,被人挖出來,骨頭散落荒野。
也不想為了修自己的陵墓,搞得勞民傷財,修個十幾年都修不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
大石桥市|
东安县|
元朗区|
万安县|
齐齐哈尔市|
霍州市|
元朗区|
平和县|
通河县|
达州市|
当涂县|
美姑县|
永年县|
阿城市|
保康县|
九龙坡区|
嘉定区|
甘肃省|
清徐县|
集贤县|
长寿区|
工布江达县|
邢台县|
和顺县|
乌拉特中旗|
虹口区|
金门县|
商洛市|
健康|
左云县|
左贡县|
防城港市|
上高县|
康平县|
彭阳县|
大姚县|
阳山县|
寿阳县|
榆林市|
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