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標兵剛剛離開,叛軍便開始向中路逼近,兩軍逐漸對接。 待他們進入自生鳥銃的射擊范圍,官軍陣地上猛然間響起了震天的爆響。 卻是那兩千余名勇衛營鳥銃手,已經開始一輪輪齊射。 石灘上的地形,使得叛軍無論躲開還是抵擋這些飛射而來的鉛彈,都不會那么容易。 出現傷亡后,叛軍自然不甘心坐以待斃,很快也分出一部分箭手與火銃手對射。 官兵陣地中出現了傷亡,但相比之下,叛軍死傷的人數足有官軍的數倍之多。 這些自生鳥銃,經過畢懋康等人的改良,不僅擁有了遂發裝置,不會受到天氣影響,就連威力都增加許多。 叛軍向官兵陣地不斷釋放箭雨,但他們的箭雨,比起遼地的女真人來說,簡直就是毛毛雨。 官兵都擁有精良的護甲,叛軍弓箭造成的傷亡非常有限。 土酋發現自己對射不過,在對官兵火器的威力有了刻骨銘心的印象以后,也迅速命令部下向前進軍。 與此同時,他也分出一部分人馬,轉向往西側的劉元斌部騎兵沖殺過去。 盡管如此,中路的叛軍,人數還是多出陳策的中軍一大截。 陳策騎在馬上,他甚至能從那土酋不屑一顧的臉上看見,他是想用人數優勢,直接在中路決戰。 想來,土酋的心里也明白,大家廝殺在一起的時候,就不懼怕官軍犀利的銃炮了。 當望見叛軍分出一部分去包圍劉元斌的時候,陳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們上當了。 半刻鐘過去,扔下一千多具殘缺尸體后,最為慘烈的短兵相接開始了。 雙方人馬廝殺在一起,土酋也是親自領隊,一陣砍殺過后,才發覺這些官兵戰斗力非常強。 他們的陣腳紋絲不亂,很明顯都是訓練有素的精銳! 叛軍人數雖然占優,但他們的刀、槍第一次戳、砍在官軍身上時,往往都會被順開。 官兵則剛好相反,鋒利的佩刀、長槍,輕易就能穿透叛軍的防御,刺進肉里。 接戰不足一刻鐘,喊殺聲穿透了山間,直入云霄。 一條涓涓細流,竟變成了一條流淌著鮮血、碎肉的血河,讓人觸目驚心。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