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主要還是京報的功勞,老百姓都知道魏大中是個什么貨色,皇帝無論怎么處置,這都應該。 魏廣微和陳九疇,一個為了報復,一個為了能上任寧夏,都出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 兩人最后都得償所愿,魏廣微一步登天,晉東閣大學士,入閣輔政。 陳九疇雖然沒有立即得到圣旨讓他到寧夏上任,可是人家一點兒也不慌,反正有魏忠賢為他撐著,風頭一過,寧夏巡撫這個位子早晚是他的。 至于魏大中,是這次被搞最慘的一個。 圣諭一下,不少人都憋著笑,心想當時東林黨里頭就屬這魏大中跳的歡,現在被調任西南,永遠別想還朝,徹底待在那地方教書去了。 以這貨在朝堂上蹦的能耐來看,西南教書剛好適合他,讓他那鍵盤俠的功夫有勁使。 這次,朱由校是把東林黨那些部院大臣的虛偽臉面,徹底撕了個粉碎,一點面子也沒給他們留。 不說都察院、吏部被批駁的有多慘,光是那句“朋謀結黨”四字,就是不殺人但誅心。 這可是頂大帽子,加上京報的輿論助威,足以把人徹底壓死。而且這回朱由校壓的是整個吏部和都察院,還不止一人。 “朋謀結黨”和“結黨營私”只差兩個字,嚴重程度卻大不一樣。后者頂多算個結黨,前者是能和政變、造反牽扯到一起的。 朝臣們在奏疏中反復彈劾,那是黨爭,算不得什么大事,可天啟皇帝在圣諭里訓斥出來,這就非同小可了。 對此,兼掌吏部和都察院的趙南星,不可能沒有任何表示,很多人都在看著,這是搪塞不過去的。 就在朱由校批駁都察院、吏部的圣諭下達后的第三日,趙南星終于受不住朝野上下的非議,上疏自稱年老昏聵,請求罷歸田里。 這回,朱由校比楊漣那次更加干脆,就連圣諭也不下了,自西暖閣徑出中旨許之,且在話中沒有好言慰留,多有譏諷之語。 “陳九疇請職時,卿若不為了那點薄面,出一語許之,何至于今日紛囂? 及奉旨會議,卿亦不公、不忠,欺朕沖幼繼位,調弄于朕。 經近日之事,朕親睹卿之年邁、昏聵,不堪任事。豈能望卿兼理部、院,澄清海內吏治? 今卿有自知之明,以年老辭咎,朕亦非不近人情,著回籍條理,永不敘用。” 一場黨爭,魏忠賢一出手,東林黨全面潰敗。 朝堂爭斗,沒有片刻停歇,是沒有硝煙的連年戰爭,朱由校圣諭中一語“朋謀結黨”,不殺人,但誅心。 這也直接導致趙南星不堪非議,請辭歸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