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銀子雖然貪不成,禮金卻是收到手軟,這天底下無論發生什么事,求他們辦事的人,一直都不少。 ...... 封賞的事還是其一,最主要在場的很多人都明白,這個消息一旦傳出去,遼東局勢可就變了。 努爾哈赤知道自己被耍了,肯定會惱羞成怒,繼而猛攻遼沈,熊廷弼軍力畢竟不如后金一國,頂不頂得住還是兩說。 沒準到時候,朝臣們的攻訐又來了。 自萬歷四十七年以來,朝廷上對熊廷弼的彈劾之風可一直就沒怎么減弱,要是沒天啟皇帝壓著,一百個熊廷弼都死了。 大明委實也沒有什么可以派出去支援遼沈的兵了,諸臣們商議半晌,辦法還是那么幾個。 遼東局勢自萬歷末年以來,不斷敗壞,熊廷弼御遼三載,這才稍有安穩的跡象,這次建奴來襲,可不是尋常的試探。 努爾哈赤連科爾沁五部都聯絡了,要么是想打通福余衛,威逼寧錦路,要么就是想直接拿下遼沈。 要想救熊廷弼,只能靠毛文龍。 可東江鎮位于懸島,背靠大海,孤立無援,輕動被圍,也抵不住建奴的全力進攻。 不說建奴屢試不爽的圍點打援戰策,就只是圍住東江軍,將海島逐個吞并,也讓人憂心。 西暖閣的重臣們,沒幾個親身在遼東待過的,大部分人只是在書中看過那個地方的貧瘠,也不了解毛文龍的處境艱難。 問題來了,朱由校也沒親自去過遼東,這個時候,在確定戰策以前,就要親自找一個去過遼東的人,給出點意見。 很快,朱由校想到了一個人。 那就是都監府的左兵監王體乾,他不僅是去過遼東,還和毛文龍等將領在皮島住過一陣子。 很快,王體乾被召至西暖閣,行禮說道: “陛下,遼東地廣人稀,無險可守,建奴騎兵來去如風,這才是遼東陷落的很大一個原因?!? “可臣覺得,這個劣勢對建奴來說,同樣適用。” “東江軍各部,大多分散于諸島,每出襲擾,總能令建奴疲于奔命,多有出其不意之功。” 沒人想聽一個太監去評論遼東陷落的原因,可是王體乾的話,也讓西暖閣的眾人想到了一個辦法。 很快,崔呈秀說道: “陛下可以下旨讓毛文龍襲擾建奴各處,另派一位軍機大臣前往登萊、天津兩處,督領兩地從海上援助東江軍。” “東江軍在遼東造成的聲勢越大,對熊廷弼遼沈的戰局,就越有聲援作用,陛下,這個時候,萬萬不能再猶豫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