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努爾哈赤對崔呈秀的表現一點不奇怪,坐在上面淡淡看著。 他也知道,這條例明朝要是一點反應沒有直接同意了,不是腦袋讓門擠了,就是有陰謀。 為什么要讓明朝的重臣來這邊議和? 議和、議和,不議一議,議出個雙方都滿意的結果,怎么能和?這條例努爾哈赤也沒想著能全讓明朝同意。 主要是和,最好再能敲點金銀出來卷著回去擴充兵備,實在不行直接議和也可以。 別看努爾哈赤條例上寫的獅子大開口,其實這是為了方便讓明朝砍價,他的底線很簡單,能撤兵回去就行。 熊廷弼不給機會,朱燮元的大軍也到了,要是和不成,自己就有被包圍的危險,在這干耗著意義不大。 明朝這次出來,耗費了數百萬兩軍費,援軍也是“征盡七邊鎮之兵”,出來一次又要路途千里,軍費百萬,是那么容易的? 后金地盤小,征發簡單,走到哪三光到哪,連軍費都不用出,回去就更容易了。 努爾哈赤根本不怕再打,他怕的是連年一直打,他耗不過朱由校,這次議和本就沒打著什么好心。 只要明朝援軍撤了,各歸各地了,再什么時候撕毀協議開干,那也是后金說了算。 明朝除非再征發大軍出關,不然遼沈邊軍也還是抵擋不住。 明朝征發大軍簡單,再撤兵議和就是了,你明朝難道還敢直接進攻赫圖阿拉和建州? 眼下這種情況,出去野戰和大明援軍打,努爾哈赤或許要再拼命一次,也沒把握能打贏。 可是要說拉回后金再打,他有自信百分百再來一次薩爾滸。 明軍千里奔襲進攻赫圖阿拉,楊鎬那次還有機會,現在這時候,來的是誰也不行,時過境遷,雙方力量和周邊形勢都已經不一樣了。 道理在這擺著,努爾哈赤這么來往反復幾次,明軍出關自己就撤,不出關,就在遼東繼續劫掠,攻打遼沈。 這樣的打法在他看來,輕輕松松就能消耗掉明軍的有生力量,何必現在就去拼命。 況且這次朱由校直接出關決戰,這也是努爾哈赤沒想到的,他事先根本沒料到這個剛繼位三年的天啟皇帝能這么剛。 努爾哈赤看著惱怒的崔呈秀,身子微微前傾,緩聲道: “貴使不要生氣,這次和議,本就是大金與明國商議,這份條例還只是我們大金的意見,最終簽訂,還要看貴使的意思。” 崔呈秀一時義憤,卻也將計就計,冷笑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