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約一百年前,這種截短型的火槍開始在德軍騎兵和步兵中普及,這就是手銃的第一個版本——轉輪打火槍。 后來德國與法國交戰,以轉輪打火槍為主要武器的德軍騎兵越戰越勇,將沒有任何火器的法軍傳統騎兵打得落花流水。 受此戰影響,歐洲開始重視轉輪打火槍,發明者約翰也被德意志皇帝召入宮廷成為貼身侍從,專為德軍制作轉輪打火槍。 法軍的慘痛經歷,標志著新式火槍騎兵的興起。 自此以后,傳統騎兵在歐洲屢遭敗績,幾乎絕跡,而以裝備轉輪打火槍為主的新式火槍騎兵逐漸成為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因此屢遭失敗的法國國王痛定思痛,很快決定雇用了相當數量的同類騎兵,這些騎兵都配備了轉輪打火槍。 后來,這種雇傭果然起到效果,法國也逐漸淘汰了維護費用昂貴且作戰能力低下的傳統騎兵,將火槍騎兵納入常備軍。 歐洲各國有樣學樣,沒挨打的提前準備,已經挨了打的,如同法國一樣,不惜斥資也要引入火槍騎兵。 這樣,轉輪打火槍很快就成為歐洲騎兵的主要武器。 到現在的天啟四年,傳統騎兵幾乎已經在歐洲絕跡,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有相當數量的火槍騎兵作為常備軍。 然而,轉輪打火槍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它不僅結構復雜,造價昂貴,使用麻煩,而且在鋼輪上有污染時還不能可靠地發火。 于是,歐洲各國又開始研制新的“點火“方式。 不久,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人發明了燧發槍,他們取掉了那個源于鐘表的帶發條鋼輪,而是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 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 這種擊發機構稱之為撞擊式燧發機,裝有撞擊式隧發機構的槍械稱為撞擊式燧發槍。 撞擊式燧發槍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于大量生產。 眼下歐洲各國的騎兵、步軍,幾乎都普遍裝配了遂發火槍,上次在蓋倫戰艦上繳獲的,自然是第二代轉輪打火槍。 加上軍器司在天啟二年就已經完成對遂發裝置的仿制,這次自然不能用原始的擊發方法,直接作出遂發手銃,倒也不足為奇。 有些時候,創新是必要的,但也要分情況。 現在這個年頭,再去自己鉆研這個東西,一沒有經驗二沒有知識,畢懋康在歷史上十年后才改進了原始鳥銃的火繩擊發方式,太過耗時耗力。 直接借鑒西方已經成型的做法,自然是最穩妥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