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百二十二章:整頓太醫院-《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2/3)頁

    罷免一個鄭延進,很顯然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想讓太醫院在接下來起到作用,整個都需要大換血。

    而明代太醫院的世襲制度,第一個就要廢除!

    太醫院的確是需要整頓,因為太醫院它就不僅僅只是一群給皇家瞧病治病的醫生那么簡單。

    太醫院自宋代始設以來,到眼下的明朝,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醫藥體系。

    中央集權程度越深,醫藥就越需要集中統一管理,而有明一代,恰恰是歷朝歷代皇權的頂峰。

    太醫院之下,還有諸多的宮廷、地方醫藥機構。

    如御藥房、生藥庫、安樂堂、典藥局及地方上的惠民藥局、王府良醫所、州府醫學教育機構等,都受太醫院直接或間接的管理。

    全國各地按年派納的藥材,需要送往生藥庫中統計品種、數量,進行存放,最后在需要用藥的時候,由御藥房負責分派藥品。

    其余安樂堂,典藥局等宮廷醫藥機構,也都歸屬于太醫院,各自有其職能。

    安樂堂專事安置無權勢、重病垂危的太監,典藥局責位于東宮,是東宮六局之一,負責東宮的治病用藥,不冊封太子時不設。

    冊封太子后,由太醫院派遣一名御醫作為局丞管理典藥局,另撥給諸多小吏,作為輔助。

    其余東宮五局,也都是冊封太子后才會重新設立。

    諸如王府良醫所,負責各王府的治病用藥,惠民藥局相當于朝廷免費給百姓發放治療藥品和看病治病的官辦醫院。

    這些諸多宮廷或地方的醫療機構,都統一由紫禁城內的太醫院官署管理。

    太醫院眼下如此的萎靡不振,全國各地的醫療機構,只怕是盡皆如此。

    這可能也是眼下各地百姓體弱多病,對朝廷不滿的另外一個原因。

    全國上下,與醫藥有關的事宜,都需要經過太醫院的協調處置才能得以實行。

    由此可見,太醫院這個地方,權勢也是真的不小!

    從前,兩京太醫院均下設惠民藥局和生藥庫等諸多醫療機構,這些機構也分別設大使、副使等官,管理十分混亂。

    天啟二年朱由校南巡取消南京六部及各部院以后,這種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現在都由紫禁城太醫院統一調配。

    為了防止太醫院權勢過大,瞞天過海,洪武皇帝朱元璋也留了一手,便是六部之一的禮部,被賜予了監察太醫院的權利。

    禮部和太醫院形成制約,這為太醫院的腐敗起到了很大的拖延效果。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善县| 灵武市| 封开县| 牙克石市| 什邡市| 禄丰县| 克拉玛依市| 金山区| 淳安县| 闽侯县| 海宁市| 安图县| 苏尼特右旗| 开原市| 隆尧县| 卫辉市| 石家庄市| 介休市| 吴旗县| 资阳市| 渑池县| 城市| 南郑县| 永济市| 新野县| 剑河县| 东港市| 南安市| 南华县| 云阳县| 庆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佛教| 九寨沟县| 彭泽县| 南召县| 荣成市| 海丰县| 曲松县| 达日县| 铜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