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漢山城。 約莫八千人上下的一支朝鮮軍隊停在了河邊,人聲鼎沸,許多朝鮮兵都是累的熱汗直流,站在那里也是歪歪斜斜。 單筒望遠鏡,是軍器司在天啟五年根據(jù)第二次澎湖海戰(zhàn),繳獲荷蘭人所得而仿制。 大小和以往的千里鏡差不多,但是可觀察的距離卻遠了兩倍,眼下大明的九邊官軍,參將及以上將領都有配備此物,用于觀察戰(zhàn)情。 李興立身為王京衛(wèi)戍大將,也是眼下朝鮮國王李倧身邊威望最高的將領,只能抬起一只手去遮擋住日光,瞇起眼睛觀察遠遠的漢山城頭。 他就連明軍已經(jīng)逐步淘汰的千里鏡都沒有,何況是最新式的單筒望遠鏡? “城中像是真的沒有了金兵的蹤跡?”李興立蹙起眉頭,仔細觀察著每一處城垛。 但是河對岸,距離漢山城頭實在是不近,即便視力再好,他也只能看個大概,于是下令道: “傳我的命令,鋪路修橋,派哨騎四處打探。” “這里,寂靜得有些讓我心悸…” 命令傳達下去,朝鮮兵們哀怨一片,但是在李興立的命令下,還是慢吞吞的開始鋪路,維修被后金軍故意破壞的木橋。 平原之上,夏日刺目,不干活都熱,這一動起來,穿著厚重的軍服,朝鮮兵們很快都是上身濕透。 朝鮮王京衛(wèi)戍軍前哨為火槍兵,中段為步兵,最后則是為數(shù)不多的四百余名騎兵。 除李興立外,只有將領才有資格穿著鎧甲,絕大部分的朝鮮兵都只是穿著統(tǒng)一的制式軍服而已。 這樣的部隊,是朝鮮境內(nèi)少見的成建制部隊,排兵布局,李興立全都仿照當年援朝的李如松。 這已經(jīng)是眼下朝鮮境內(nèi)為數(shù)不多的精銳了,往常派遣人馬從征,他們也從不愿出動這樣的兵馬。 茫茫荒野,很快響起蹄聲陣陣。 遠處飛塵涌動,似有千軍萬馬正奔襲而來。 “金兵回來了,快走!快走…” 一名朝鮮哨騎飛奔而回,背上插著幾支箭簇,用盡最后的力氣說完話便墜馬而亡。 這哨騎倒下,李興立才是從他的背后看見,已在數(shù)百步之外的大批金軍騎,連忙下令: “列陣,列陣!” “火槍兵排隊向虜騎射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