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繼而又道:“宗室限祿,以天啟元年各府宗藩祿銀為定額,對各親王府進行規定,永不加派,而對各王府支系,卻無甚約束。” “天啟元年山西宗藩祿銀四十七萬兩,天啟二年以此為限,推行宗室限祿法,然今歲天啟六年四月,江西巡察御史汪海倫上奏稱,山西的祿銀已經增加到五十二萬兩。” “各地王府均有類似情況發生,朝廷雖然明定各宗藩祿銀,然歷歲消耗不減反增,皆與各親王府之支系有關。” “各宗親子弟,全國多如牛毛,朝廷只規定了親王府的祿銀,地方官府又無權管轄郡王府、鎮國將軍府等宗親子弟府邸。” “因而……” 朱由校點頭,冷笑說道:“看來朕的這些親戚們,是鉆了國法的漏子,在自行其事,真是屢教不改!” 溫體仁發覺皇帝理會錯了意思,忙說道: “也不盡然,陛下,朝廷對宗室管理嚴苛,宗室子弟不得從商為官,亦不可參軍領兵,因而各地宗室除祿銀加派外,沒有什么收入來源。” 朱由校聽了,恍然大悟,自己倒是真的沒有想過這一層,現在明朝這個時候,肥的是上頭的親王和郡王。 底層那些中尉、都尉,不能從商從政,也不能重地當兵吃官糧,所以只有吃祿銀一種活路。 現在看來,天啟二年的那次改革,并沒有也不能解決問題,至今為止,大明仍要面對來自宗親子弟巨額的財政消耗。 并且因為藩王的數量仍在不斷的增長,這個消耗還會逐年增長,到了后世,依舊是個難題。 這個難題,最好在自己這個時候就給徹底解決。 光宗室限祿是不行的,看起來開宗禁,是讓底層宗親子弟得以存活的最好方法,他們有了存活手段,自然不會依賴于祿銀。 宗親子弟自力更生,不再依賴祿銀,朝廷給出的祿銀就會逐年降低,到最后,宗室限祿也就是真的成功了。 僅這一項,就能為大明每年節省至少上千萬兩的開銷。 朱由校想著,隨即起身說道: “擺駕西暖閣,召英國公張維賢、內閣首輔魏廣微、東閣大學士胡士廣、文華殿大學士許為京、兵部尚書王洽立即見朕。” 五名朝堂的骨干重臣,背后代表著各方利益,他們被召入西暖閣,再加上新興浙黨領袖溫體仁,一次小規模的會議便就開始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