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老百姓能安居樂業,這就說明這些年來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當然路還有很長,決不能懈怠。 早在洪武年間,這里便是北京城內的鋪戶,所謂鋪戶,便是固定經營地址的商家。 鋪戶制度在明朝已經相當成熟,所以衍生出了類似后世經營許可的子制度。 朝廷將鋪戶編為排甲,而以其所業所貨注之籍,如果有大型典禮等活動,當地官府會首先選擇登記鋪戶,通過戶籍僉派鋪戶應役,謂之鋪行。 外地人要到某地開設店鋪,則需要到當地官府登記,也便是得到了許可,被允許開始進行商業經營活動。 而這間戴氏香鋪,可有來頭了。 戴氏香鋪是在畿輔都家喻戶曉的“名牌”,也是北京城最早的一批鋪戶,至今還享受著恤商政策的優待。 朱由校一行人剛剛踏進香鋪,便迎面走來兩名青衫士子,其中一人手中握著剛買的香包,邊走邊說。 “戴氏香鋪相傳開自洪武一朝,其來已久,貨亦最廣,其香獨特,如今一來,當真是長了見識?!? 另外那士子在經過朱由校一行人身旁時也笑道:“正是,蘇姑娘非他香鋪不能,起先我還意外,如今卻是理會?!? “走吧?!? “兄臺先請。” “哈哈哈,那為兄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兩名士子在門前各自禮敬三分,隨后并行而去,朱由校走入香鋪,打眼一瞧,見到正有許多人在排隊。 王體乾自然不會讓皇帝在小民后頭排隊,吩咐一名小閹去插隊,朱由校攔住那小閹,道: “既然是出宮游歷,便都是大明的子民,我們并不比這些百姓多什么?!? 小閹連忙退回,王體乾笑道:“爺明事理,是小的唐突了?!? 人看起來多,來來回回離開得也快,約莫三五分鐘,朱由校便來到了香鋪的臺上,轉身問: “珠兒,你想要什么?” 張嫣打從進門,便被這股獨特的氣味吸引,目光在柜臺上流連忘返,好像眼睛都不夠看了。 “好難選…” “陛、老爺幫我看看?” 見她也是個選擇困難患者,朱由校不由啞然失笑,低頭一看,頓時蹙眉,原來明代這時候的胭脂還分了這么多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