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位克洛維的守備軍總司令并不是沒考慮過路易會拒絕,他的確是把所有可能的結果全都考慮進去了,只是盡可能避免最壞的一種結果,努力爭取讓各方能夠趨于平衡妥協…同時自己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從得知命運到出發的當天,伯納德·莫爾威斯沒有再多說過一句話,仿佛對周遭所有事情都變得漠不關心了起來。 事實上他對自己接下來的命運很清楚——承擔所有責任,成為帝國失去新世界殖民地的替罪羊。 路易非常明確的告訴了他,就在揚帆城之戰結束的第二天,薩多爵士就提前乘船返回本土,要將“揚帆城之戰的真相”匯報給皇帝陛下。 這是路易和薩多爵士做的交易…意識到事不可為的胸甲騎兵首領果斷拋棄了原本“傀儡路易,占據揚帆城”的計劃,換取貝爾納家族的保護。 年輕騎士同意了。 要想讓皇帝“了解真相”,不至于放著眼前克洛維人大軍不管,做出一怒之下興兵攻伐新世界的無謂舉動,他也的確需要薩多這位當事人的幫助。 從這方面說,路易對伯納德是心存歉意的,不得已犧牲了這位前輩。 但另一方面,身為殖民地總管大臣的他,原本就應當為新世界殖民地的損失負責人;而且也正是因為他的管理問題導致議會一個接一個叛亂,最終宣布獨立,又在決戰中慘敗輸給了克洛維人,導致局面徹底無法收拾。 至于真正導致這一切的幕后黑手,明知新世界不穩又只給頭銜,不給援軍還不發錢的赫瑞德皇帝陛下…至少現在還沒有誰敢站出來指責。 所以,倒霉的只能是伯納德·莫爾威斯。 直至臨出發前,這位一直閉口不言的總管大臣才在登船告別的時候,和“揚帆城總督”交代了幾件事。 首先,就是艾德·勒文特爵士的死。 雖然“證據確鑿”,但伯納德依然不認為艾德·勒文特死于克洛維人之手,或者就算是真的應該也只是意外,因為這對他們并沒有任何實質利益,反而會因此招惹勒文特,以及和勒文特家族關系很深的裁決騎士團。 伯納德的建議是盡量隱瞞死因,但可以用這個做籌碼和冰龍峽灣的克洛維人談判,讓揚帆城保持更高的獨立性,或者避免被克洛維的勢力滲透。 “而這…也就牽扯到了那個所謂的‘自由邦聯’。”伯納德冷冷道: “我仔細地了解過這個安森·巴赫硬湊出來的‘國家’…哼,他顯然很明白那些殖民地議會都是些什么貨色,刨除他自己,這個‘人人平等’的邦聯就是一盤散沙,除了能表面上維持統一,根本什么也做不成。” “這個組織你必須加入,憑揚帆城在殖民地中的地位,絕對能和控制著冰龍峽灣的安森·巴赫分庭抗禮;將它向和帝國友好的方向引導,一定要避免克洛維人把邦聯變成他們的傀儡和附庸!” “在加入的同時你還要做兩件事,第一是盡快辦一份由你自己操控的報紙,然后無論如何,也不準守信者同盟這個組織入駐揚帆城!” “安森那個混蛋肯定會各種軟磨硬泡,威逼利誘甚至變著法讓你間接同意;不要理會,堅決拒絕——實在沒有辦法了,你就用教會嚇唬他,在揚帆城開工建造大教堂!” “當然,這是最后手段,不到萬不得已還是要避免讓教會勢力染指新世界的;至于報紙的事情…你看看我的下場,應該就明白這件事有多重要了。” “另外雖然帝國勢力被迫退出,但這并不等于克洛維人就能掌控一切;雙方主體人口數量,控制的區域面積,就注定他們已經沒機會了。” “我判斷,新世界應該會成為獨立于舊世界的全新力量——本身勢力弱小,人口稀少同時還面臨環境和土著威脅,但潛力巨大,掌握著海量的資源,是天然的盟友。” “只要能拉攏到這個盟友,失去殖民地的帝國不僅減少了控制遙遠飛地所付出的巨大成本,還能得到所需的各種資源,某種意義上甚至不算是件壞事。” “而這一切如何實現,就需要你去完成了……” 看著對自己侃侃而談,表情冷靜思路清晰的伯納德·莫爾威斯,內心感慨的年輕騎士一言不發的目送他登上了離開的船。 為什么在給自己和卡斯帕元帥分析局勢時,那么沉著睿智的伯納德叔叔,擔任總管大臣親自統籌全局的時候,表現得卻如此笨拙,最終只能慘敗收場? 帶著滿腹的疑問,眺望海平線的路易只得搖了搖頭,轉身離去。 …………………… 正當路易去送伯納德一行乘船歸國的同時,作為“勝利者”的安森正臨時借用揚帆城總督府邸,招待“遠道而來”的威廉·塞西爾一行。 之前因此從被俘的綠龍號上得知了伯納德拉攏北海三國的殖民地,從西線進攻冰龍峽灣的計劃,將計就計的安森干脆委托威廉指揮王冠號開赴北海三國談判,結盟或者至少簽訂互不侵犯協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