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好的預兆-《我必將加冕為王》
第(1/3)頁
圣徒歷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五日軍事會議,例行會議記錄:
“…盡管中途發生了不少意外,口角乃至輕微的肢體沖突,但在安森·巴赫準將的英明領導,眾多優秀高素質軍官們的傾力配合下,會議總算以圓滿的結果宣告結束。
長達四小時三十二分鐘的會議,確定了風暴軍團第一輪擴編計劃的基本方向,為之后軍團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中新任軍團副司令,法比安上校的‘散兵改革’決議得到了軍官團上下的積極響應,不僅對預算和持續開支最小,不會造成任何過重的負擔,同時還能最大限度優化步兵團一級獨立作戰和機動能力。
即使以最高標準考慮,軍團也只需在目前基礎上增加一千至兩千件步兵裝備,外加配備了中等精度膛線的步槍,卻將徹底改變整個軍團的戰斗模式,從線列火力轉為機動作戰,性價比極高。
這一點也得到了總司令本人的認可,作為‘散兵科’出身的學院軍官,安森·巴赫準將一直都對機動作戰情有獨鐘;早在瀚土戰爭時期,風暴師戰果最輝煌的幾次戰斗,無不是在大跨度戰線上快速移動,搶占有利地形,通過逐步蠶食和斬首行動實現的。
但雖然備受歡迎,最終這份很有魄力的改革計劃,卻因為沒能得到多數贊同而未能通過。
作為會議的親身經歷者,這個結果曾讓我一度無法理解;但好在參謀長卡爾·貝恩中校及時站出來,為我解釋了其中的緣由:
拋開性價比和結果不談,這個改革方案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它太激進了。
一旦真的遵照法比安上校設定的路線進行改革,看似成本不高,實際卻完全不是這么會是——徹底顛覆了目前的克洛維軍制,讓風暴軍團按照一種全新的,從未大規模嘗試過的戰斗方式進行改革。
用卡爾中校淺顯易懂的話語解釋,如果其他人的提議是給一件外套修修補補,那么法比安就等于是在對外套所用的材料提出了異議。
盡管總司令也很推崇散兵,并且多次以長途奔襲,迂回,機動作戰在某場戰斗或整個戰役中取得優勢,但從未將散兵作為核心主力使用,依然是靠線列壓制或防御敵人的進攻,只不過將線列變得更加靈活了而已。
而如果要將散兵作為核心主力,那么等于整套克洛維軍制都必須推到重來,制定以散兵為主的新戰術,步兵的訓練也要從整齊劃一的線列,齊射轉為精準射擊,掩蔽,快速機動之類……
并且大規模的散兵,也需要大量個人素質優秀的軍官;一名優秀的線列兵軍官可以負責一個連,換成散兵,他大概只能指揮一個排。
這不是個人能力,而是戰斗模式決定的;靠整齊劃一的隊形,齊射和統一行動戰斗的線列,緊密的隊形可以讓一百名士兵隨時出于軍官視野范圍內,他每次下令都是對所有人下令。
換成散兵,同等距離內士兵密度會下降三分之一,同時軍官需要管理好麾下的每一名士兵;和靠齊射形成壓制的線列不同,散兵的精準打擊意味著每個士兵都是重要的火力點。
其中的人力成本和改革所要付出的種種代價,就是軍官團拒絕改革方案的理由。
所以最終大家贊同了擴編散兵的計劃,但卻沒能通過法比安的改革計劃。
不過新任軍團副司令似乎并不打算氣餒,他又提出了新方案——將擴編和原先各團的散兵團集中成獨立散兵團,進行統一管理和訓練,然后再重新分配到各步兵團;假如戰事有需要,可以直接整編,集中作戰。
即便是不懂軍事的我也能夠看出,法比安副司令是借鑒了克洛維陸軍在圣徒歷八十年的陸軍改革,將原先分散再各個步兵團的擲彈兵連集中成一個作戰單位;通過這種方式繞過全軍,進行單獨的軍事實驗,探索散兵獨立作戰的可能性。
這樣既提高了新部隊的訓練效率,又繞開了大多數人的反對,同時還能為日后的改革鋪墊…不失為一舉三得的好辦法。
如此明顯的想法自然遭到了不少人的抵制,但在總司令的支持下,這一提案還是勉強得到了通過,確定了風暴軍團要向增強散兵力量的方向發展。
之后會議又陸續通過了擴編方案,輕型火炮方案,小型戰地醫院方案,軍靴與冬裝方案,以及全面武裝方案。
全新的“風暴”軍團,將擁有一個以輕騎兵為主的騎兵團,一個擁有十六到二十四門火炮(其中輕型火炮占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炮兵營,每個步兵團在原先基礎上擴編一個散兵營和一個線列兵營,參謀部在原有部門基礎上增加一倍的人員編制,并為戰地醫院配備了便于在戰場上行動的馬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州市|
错那县|
城固县|
裕民县|
策勒县|
天柱县|
乳山市|
肇源县|
锡林浩特市|
德惠市|
凯里市|
交城县|
博白县|
商都县|
双峰县|
新绛县|
灵武市|
海口市|
张家口市|
木兰县|
雷山县|
石柱|
团风县|
东莞市|
贵德县|
平度市|
墨竹工卡县|
上蔡县|
邓州市|
玉林市|
汶川县|
临桂县|
镇雄县|
石屏县|
玛纳斯县|
高安市|
团风县|
汝阳县|
余干县|
新乡县|
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