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而從個人的燃料獲取質量,難易程度以及占克洛維城每年煤炭占據的比例,克里斯蒂安·巴赫還進一步延伸到了城市不斷擴張,工業(yè)生產規(guī)模與效率的提升,所對克洛維城市民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盿 “…在搜集了過去五年的報紙之后,不難發(fā)現克洛維城絕大多數市民的生活質量,并未如推測的那樣不斷上升,而是呈平穩(wěn)的下滑趨勢;即便是圣徒歷一百零三年的饑荒,只是被此前圣戰(zhàn)造成的經濟過熱而提前引爆的‘定時炸彈’而已。” “作為整個王國,乃至全世界最偉大的城市,克洛維城從世界的每個角落輸入成千上萬噸的原材料,又向全世界輸送成千上萬噸的廉價家具,布料,金屬工具,武器……” “這些東西即便算上運輸成本,價格也往往只有原材料產地的十分之一。” “盡管工廠里的工人們生產了能滿足全世界的商品,但他們自己卻無福消受;因為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商人都明白,只要將百分之九十九的商品售往外地,再將剩下百分之一的商品按成本增價百倍,他們就能理所應當的獲取驚人的利潤……” “…普通市民能夠拿來滿足生活所需的,只能是商人們所提供的‘廉價制品’,至于究竟有多廉價這點他們根本無法判明,因為更廉價的小商人,手工業(yè)者早就在成本落差面前破產倒閉,根本不可能與之對抗。” “于是商人們一邊不計成本的為內城區(qū)提供糖,咖啡,酒精,新鮮蔬菜和肉類,最好的面粉,一邊不斷減少外城區(qū)市民能夠獲得的食品種類,提高他們使用燃料的成本。” “圣徒歷九十五年的紡織廠工人還能在休息時間享用咖啡,而到了圣徒歷一百零三年只剩下摻水啤酒,蔬菜種類只有土豆和豌豆兩種……”盿 緩緩放下手中筆記,已經酒醒了的索菲婭·弗朗茨表情流露出一絲迷茫。 在她的印象中雖然克洛維城雖然存在貧富差距,但總體而言無論財富還是生活水準都應該是一直在提升的,每年克洛維城的產值和稅收都在增長,工廠和商會數量越來越多…那么相應的底層市民的生活,也應該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才對。 但克里斯蒂安·巴赫的調查結果卻表明,事實正好相反。 不僅是越來越惡劣,而且劣化的速度還在不斷增加:首先是生活環(huán)境的水平下降,緊接著糖和咖啡這種奢侈品逐漸減少,再然后是新鮮的蔬菜和肉類…… 等到圣徒歷一百零三年,就連最大眾化的乳制品比如黃油,對市民階層都開始變得奢侈了。 而克洛維城的財富還在增加。 “為什么?”少女忍不住反問道:“既然是這樣,為什么克洛維城變成這樣,還是源源不斷有外地人選擇到這里,在外城區(qū)生活?”盿 “答案很簡單,因為相較之下成為克洛維城的市民,已經是他們最不壞的選擇了。” 安森一邊回答的同時,默默翻開了筆記的下一頁: “……但不得不承認,即便是三十平米的獨戶房屋,土豆和腌肉為主的食物來源,也已經遠遠超過了哪怕中央行省一般佃農的生活水準。” “即便在相對富饒的鄉(xiāng)下,以巴赫家族莊園周圍的農夫們比較的話,那些勤勞的莊稼漢們每日只有粗面包和白菜湯為食,干凈沒有太多破損的衣服是家里最貴重的奢侈品,肉類只有在特定節(jié)日才能享用。” “和被困在鋼鐵與磚頭‘監(jiān)獄’的市民相比,住在茅草屋和窩棚里的鄉(xiāng)下農民簡直與野獸無異……” “但當我查閱更早的時期,例如圣徒歷八十年,我們父輩時代的鄉(xiāng)村風貌時,卻發(fā)現和現如今似乎完全截然不同——是的,不僅僅是城市,鄉(xiāng)村的生活水準比較過去也是大有不如。” “廉價的成衣和工具讓鐵匠與裁縫凋零,一筆又一筆來自城市的訂單讓農戶們放棄了種植蔬菜,水果和養(yǎng)兔子的想法,全力耕種小麥和土豆。”盿 “于是他們的抗風險能力大大減弱,于是土地更多的莊園主和貴族們能理所當然的兼并或買下他們的土地,于是越來越多的農民失去土地,而擁有了新式農具的地主并不需要那么多農民為自己耕種,將他們統(tǒng)統(tǒng)趕了出去。” “是的,喂飽了市民的小麥和土豆,是用鄉(xiāng)下自耕農的血肉培育出來的……” 少女沉默了。 這倒不是克洛維王國底層民眾們的生活境遇讓她觸目驚心,感同身受,而是國民議會法案大肆傳播,并由此帶來的熱潮隨之造成的巨大影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