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根本意義上說,應該是確保一個絕對足夠安穩的環境,來避免整個過程被外部力量所打破;這個力量可以是伊瑟爾的威脅,也可以是來自瀚土的求助。”安森開始了循循善誘:“所以,我們來瀚土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 迎著他意有所指的目光,參謀長陷入了短暫的沉思,然后…倒吸了一口冷氣。 “你是…打算徹底鏟除他們,對么?” “不愧是我優秀的參謀長,果然一點就透。”安森笑著點點頭:“沒錯,我猜伊戈爾肯定覺得,我會想方設法的用他的名義受降和招攬實力派內的精靈軍官和士兵,因為這是快速結束這場戰爭,同時也能減少傷亡的最好方法。” “但是他判斷有一點點失誤,我確實是要盡快結束戰爭,但絕對不是以他所希望的那種方式;相反,我要盡可能絞殺的伊瑟爾境內的這群‘實力派’們,最多讓他們保留十分之一或者二十分之一,剩下都要盡可能讓他們喪失戰斗力,最大限度的做到傷亡慘重。” 因為這不僅僅是在削弱伊瑟爾,也同時是在削弱瀚土,避免他們因為占領這片土地而導致實力增強太多;而歸根結底,是在防止一個過于強大的勢力在克洛維的東南方面出現。 伊戈爾·摩西菲爾德或許真的以為只要和克洛維站在同一陣線,就能最大限度的保存伊瑟爾精靈的根基;但他錯誤判斷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伊瑟爾這片土地的繁榮和崛起,無論它究竟屬于瀚土還是精靈們,都是克洛維眼中的威脅。 一片山丘環繞,近乎半封閉的盆地,外部想要干涉起來的難度是很大的,成本也很高;即便疆域之內,困難的交通環境也很容易導致又一個半獨立的勢力崛起;所以削弱它,讓它分裂,動蕩,同時難以再度被整合,才是對克洛維最好的結果。 所以精靈王伊戈爾的旗號只是個借口,一個幌子;拉攏瀚土只是個合適的出兵理由;真正的目的其實是徹底摧毀這片土地上僅有的武裝力量,并確保其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內難以恢復。 至于十年二十年后又該怎么辦…那是到時候解決的問題,一次動手能維持二十年的穩定,已經是賺到了。 面對安森精心布置的計劃,卡爾·貝恩甚至感覺背后突然有一陣的陰寒:過去他們雖然也經歷過種種的戰爭,但像這樣毫不掩飾,大張旗鼓的“殺人行為”,還是首次。 輕輕吞咽了下喉嚨,他將目光投在了安森剛剛勾畫的地圖上,只見上面橫平豎直的有著大量的線條,每條都有著不同的顏色,從各自的點位出發,匯聚成一張巨大的,覆蓋整個伊瑟爾疆域范圍的網格。 憑借著自己還算自得的軍事經驗,他基本上可以斷定這是張行軍路線圖,只是這張圖畫的稍微有點問題:阿列克謝·杜卡斯基的第二步兵師在翻越翹望徑之后,并未向廣闊的西北平原發起進攻,而是直接繞開了重點城鎮與要塞,直插伊瑟爾王庭。 第一步兵師也是同樣,橫穿士兵山隘卻并不與實力弱小的守軍糾纏,也是同樣擺出了向王庭進攻的架勢;反倒是兵力最少,幾乎沒有重武器的輕步兵師承擔起了斷后和與敵人外圍防線作戰的任務。 這簡直匪夷所思,要知道安森自己就是個散兵科的軍官,同時也向來喜歡組織大量的精銳散兵搞尖刀穿插;大量兵力佯攻吸引敵人,少量精銳轉戰側翼打開局面,幾乎算是他的經典操作了。 但現在這個家伙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實在是讓人看不懂。 更奇怪的還在后面:包圍斷崖要塞的軍隊像炸開的霰彈似的分成七八個部分,在保持圍攻的同時四面出擊,圍攻周邊地區的村鎮和貴族們的小城堡,似乎是準備以斷崖要塞為基地,將周邊地區的反抗力量全部清除。 是的,如果是原先的話,卡爾大概還會看得一頭霧水,完全不理解安森·巴赫這到底是準備干什么;但在弄清了某人真正的目的之后,答案已經浮出水面了: 首先是兩支精銳軍團快速穿插,進攻伊瑟爾王庭給精靈壓力,但故意繞開了正面阻擊的敵人;這就是煙霧彈,讓西北地區的“實力派”放棄救援王庭,專心致志的和神出鬼沒的輕步兵師纏斗,牽制和消耗他們的注意力。 與此同時,斷崖要塞依然圍而不攻,但持續的對它進行削弱,同時將軍隊派出掃蕩周圍的鄉鎮:那里的守備力量都已經集中在要塞里了,防御空虛,根本不值一提;很輕松就能攻下,非常適合讓是新組建的新兵團去執行任務。 伊瑟爾精靈目前的實權都掌握在“實力派”手里,而這些家伙本質上就是盤踞地方的小勢力;家鄉被摧毀的話,殘留的武裝也就徹底變成了孤魂野鬼,沒有了根基之后他們連談判交涉的資格都沒有了——你什么都不是,憑什么和我平等對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