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靠著來自帝國方面的精確情報,伊戈爾·摩西菲爾德雖然并沒有親臨現場,卻準確猜中了此刻克洛維西線邊境的真實情況:帝國急于尋找突破口,而克洛維常備軍團卻并無和敵人決一死戰的熱情。 雖然索菲婭在克洛維城把戰爭的聲勢造的震天響,但實際上此時整個克洛維陸軍上下不僅毫無戰意,甚至正處于相當嚴峻的混亂狀態——陸軍可是名副其實的保王黨大本營,如果不是索菲婭第一時間清洗了舊陸軍部,還成為了大權在握的陸軍大臣,怕不是早就有哪位將軍“挺身而出”,成為拱衛王室的忠臣了。 當然,現如今“忠臣”這個生態位已經完全被安森和路德維希所占據,并沒有給后來者留下任何機會,但這并不等于陸軍內部就真的能因此風平浪靜:喊了上百年的國王萬歲,突然一下子國王變成了叛徒,并不是所有士兵的腦子都能轉過彎來的。 再加上事情爆發的同時,絕大多數常備軍團已經因為此前的兵變被趕出了克洛維城,并不清楚實際情況倒是怎么回事,各種謠言漫天飛舞…光是平息輿情引起的騷亂,就耗費了陸軍部絕大的力氣。 在這種混亂不堪的情況下,面對帝國挑釁的克洛維陸軍反而爆發出了非同以往的戰力——雖然不清楚克洛維城到底發生了什么,國王怎么莫名其妙變成了叛徒,但帝國人肯定不是什么好東西! 于是和某位皇帝陛下想象的情況截然相反:名正言順打出的克洛維王旗非但不能讓他的大軍所向披靡,反而碰了一鼻子灰;反正只要對面身上還是有金色鳶尾花的繡紋,那就絕對得不到任何的好臉色。 但,也就僅限于此了。 雖然擺出了絕不畏戰的架勢,但沒有一個軍團愿意離開自己的要塞或駐地主動出擊,只要帝國的士兵們撤出邊境,哪怕只相隔一座山頭,一條溪流,常備軍團也絕不追擊,最多放幾個空槍威脅讓對方和自己保持距離。 也就在這種故意的情況下,路德維希帶著國民議會的任命和自己的參謀團來到了西部邊境的大本營,以“軍官委員會”的名義召集各個常備軍團的總司令們,準備大展宏圖。 很顯然,根本沒幾個將軍愿意理會這位執政大人。 路德維希也很快意識到了這一點:雖然名義上自己有陸軍部和國民議會的命令,手里還攥著大筆經費和后勤補貼,照理說這些將軍們應該主動巴結自己才是,但現實可能恰好相反。 道理也很簡單:面對一個軍團,安森·巴赫可以用“賄賂”的方式讓游騎兵軍團上上下下對他死心塌地;可面對幾乎大半個克洛維陸軍,幾十萬人的官兵,路德維希他真的敢用“扣津貼”的手段威脅他們所有人嗎? 開玩笑,他非但不能,還得絞盡腦汁確保自己上任之后這些軍隊再也沒有后顧之憂,否則豈不是讓克洛維最為龐大的武裝組織對克洛維城的政權頓失信心? 既然威脅沒有用,那么利誘拉攏總可以吧。 很遺憾,也不行。 如果路德維希的目的只是為了確保帝國大軍無法輕易突破邊境,鞏固防線,那么他說不定還真的有機會;可問題就在于他不能,或者說不能僅僅做到這一點;他還要嘗試他的“大軍團戰術”,將整個西線幾十萬人集結起來,與帝國打一場空前絕后的總決戰! 并且不止是他自心里這么想,整個西線所有的將軍們也都清楚這一點;畢竟當初他路德維希也不是沒有在西線待過,這位弗朗茨家的大少爺是個什么德行,大家心里基本都有數。 除此之外,路德維希也確實有急于盡快解決戰爭的動機:安森·巴赫那邊隨時都有可能結束對伊瑟爾精靈的戰爭,自己如果在那之前什么也沒做,對他的個人聲望顯然也是極其沉重的打擊。 左右都不行,那該怎么做? 路德維希給出的答案依然是他最熟練的那套辦法:砸錢,然后重新構建他的班底,讓愿意追隨自己的軍官們加入他的麾下。 畢竟哪怕所有人口頭上不承認,他這個執政仍然是克洛維目前絕對的“第一人”,理論上的克洛維最高掌權者,對普通軍官們的吸引力仍然是相當的強;同時自己這邊還有官方背書,就算脫離原部隊加入自己,也絕對不用擔心自己會前途未卜,反倒應該是來得越早越快越有未來才是。 于是在明確了將軍們并不歡迎自己之后,路德維希于西部邊境后方開始著手建設自己的大本營,向所有要塞發布公告,明確表示自己要組建一支規模約為十五萬人的“護國軍”,并且不斷向克洛維城發出命令,要求向自己提供后備兵員,武器裝備,并建立起全新且完善的補給系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