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九十二章 皇帝的不安-《我必將加冕為王》


    第(1/3)頁

    這一點安森絕對贊成,再離譜的消息只要傳播的速度足夠快,足夠廣,它就依然能產生可怕的威力――從瀚土戰爭到克洛維城暴亂,此前一次又一次的大事件無不證明了這就是真理。

    誰掌控著更加強大的發聲渠道,誰能占領輿論的高地,誰就能在戰爭開始之前增加己方的優勢,同時給對手施加無數的壓力。

    在古老的秩序世界法則下,作為法理上“秩序世界守護者”的帝國皇帝,就是輿論場絕對意義上的頂流,當他舉起衛七大騎士的大旗,對某個國家實施制裁的時候,那就是字面意義上的順者昌,逆者亡。

    哪怕克洛維一次次擋住了帝國的攻勢,哪怕瀚土擊敗了帝國遠征軍順利建國,隨之而來的就是在秩序世界中遭受孤立的地位:只要皇帝沒有解除敵對和戰爭狀態,所有帝國旗下的公國,獨立城市和自由領都不會再與你有任何光明正大的往來,所有的商業貿易,官方交流都會戛然而止。

    甚至因為皇帝本人在秩序世界絕對至高無上的地位,你的臣民和附庸們或許也會反抗你的統治,光明正大的發出抗議的聲音甚至付諸行動――圣徒歷九十五年,克洛維的北港暴動就是很好的例子。

    并且由于日積月累,即便稍微受挫,也并不會影響到皇帝本人的公信力;同樣的消息從克洛維樞密院嘴里說出來和皇帝本人金口玉言,效果截然不同。

    相較之下,索菲婭弗朗茨走的則是截然不同的方向:無論你是誰,無論你想或者不想,相信或者不相信,我都要把我要公布的消息讓你知道。

    通過這幾年在克洛維城經營傳媒行業,索菲婭總結出了一套十分高效的,如何通過砸錢的方式傳播新聞的方式。

    首先就是技術改良,建造效率更好,效果更好的印刷機,調整印刷油墨的配方,購買更加優質,廉價的紙漿原料,壓低成本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提升產量。

    沒錯,產量…過去克洛維的報紙大都只在內城區銷售,愿意掏錢買報紙的市民們總共就那么多,再加上某些報紙自詡“出身高貴”,專門為上層大人們服務,紙張的質量,印染的字跡是否清晰,乃至措辭是否標準,優雅,內容夠不夠充實,都是一款報紙水平的重要指標。

    但在索菲婭眼中這些全都不是關鍵,關鍵只有銷量,銷量,還是銷量!

    別人的報紙能賣出去十萬份,我能賣出去一百萬份,那么掌握輿論話語權的人就會是我;紙張質量差,印刷字跡模糊?那就把字印大一點;別人報紙一份兩張四面,我有四張八面,內容量也是完全碾壓。

    別人一份報紙要五個銅幣,質量更好的還有十五個,二十個銅幣一份的,我只要一個;只要一個銅板,就能買到四張八面的報紙――你平常買四張紙都不止一個銅幣了!

    當然作為傳媒工具,報紙這東西也存在著與生俱來的限制:文字。

    雖然克洛維已經盡可能在普及教育,過去數百年間,秩序之環也在努力將“掃盲”當做一項重要的宗教事業在推廣,但現實就是底層平民依舊有十之七八是不認字,或者最多認識自己名字的,讓不認字的普通人主動買報紙,多多少少確實有些魔幻了。

    而索菲婭還是有辦法:不認字?那沒關系,圖畫你總認識吧,增加報紙上連環畫的排版和數量,規定每個新聞至少要配一個插畫,重大新聞三個起步。

    在文字排版印刷中增加手繪插畫的數量,顯然會極大的提升成本,而這就是索菲婭提前投資,改良印刷技術的原因所在了――事實證明,產業改革就是能做到既要又要,不盡快,質量也好。

    同時雇傭的編輯和寫手也提出相應的要求,語法和措辭可以規范,但堅決不能繁瑣,用詞造句能簡單就簡單,兩個單詞能解釋的意思絕對不準超過五個,所有新聞不需要讓讀者真的完全了解詳情,能知道個大概就行。

    根據索菲婭自己的了解和觀察,一百個報紙讀者里面,最多有兩個或者三個喜歡刨根問底的,絕大多數看到新聞也就是當時拿來當個談資,知道了就知道了,是根本不會細想的。

    甚至間隔兩三個月刊登重復的新聞,他們也都不會有絲毫察覺。

    基于此,索菲婭甚至公開要求名下的報社,某些特定新聞間隔兩三個月就“改頭換面”重發一遍,確保當期報紙內容量的同時,順便幫讀者們“加深記憶”。

    當然,可以賣一百萬份和賣出一百萬份之間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距的,尤其索菲婭的核心目的并不是盈利,而是影響與制造輿論,那就必須將報紙最大限度的賣給所有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山县| 喀喇| 昌宁县| 巴彦淖尔市| 商丘市| 长春市| 金山区| 札达县| 大英县| 高淳县| 府谷县| 九江市| 丰台区| 阳信县| 临夏市| 门源| 遂平县| 大新县| 罗定市| 舟曲县| 康平县| 宜州市| 阳原县| 灯塔市| 湟源县| 称多县| 陈巴尔虎旗| 广河县| 沁阳市| 商都县| 托克逊县| 徐水县| 黄石市| 闽清县| 波密县| 深州市| 左云县| 修文县| 黄山市| 土默特右旗|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