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金色的余暉灑在一座破敗的中世紀城鎮上,給這座古老的城鎮披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外衣。
鎮墻早已斑駁不堪,石塊之間長滿了青苔和野草,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城門緊閉,鐵銹斑斑,仿佛隨時都會在風中倒塌。
兩個衛兵,瘦弱不堪,有人經過,他們眼都不看一下。
怠惰,就是他們最好的描述。
甚至連勒索錢財的事,都不去做了。
有一天混一天。
而城鎮的街道,也是狹窄而曲折。
兩旁的房屋大多破敗不堪,屋頂上的瓦片早已破碎,墻壁上布滿了裂縫,仿佛隨時都會坍塌。
街道上,塵土飛揚,滿是污穢,曬硬的糞堆,垃圾堆,到處都是。
無人打掃,也無人去管。
放在大明農村那里,絕對是上好的堆肥。
有宋一朝,“挑糞擔的,每日替人家婦女倒馬桶,再不有半點僧嫌,只恨那馬桶里少貨”,路旁常有糞廁,包給鄉下富戶。
只不過即便糞堆如此重要,然而到了明清的大城市,衛生又變得不好。
公廁不多,人們往往在路邊大小便。
不是農民不想要那些肥料,而是沒人組織,在城里能開廁所者,只有少數的糞頭才能做得到。
但他們的力量,又覆蓋不到整個城市。
又因為明清對人員流動,人員組織,最是限制和敏.感,導致糞頭們,也只能是小范圍做事。
于是就出現了怪現象:一方面糞堆在鄉下能賣出高價,鄉戶之間,能為撿一堆糞,而罵個不可開交。
然而另外一方面大城里,又遍地是糞,隨意大小便,衛生糟糕。
即便是紅樓之中,也描寫過賈寶玉,走過山石之后,直接站著方便……
這就是沒有組織,官府刻意壓制造成的生產資料嚴重浪費。
要不怎么說封建落后,落后就落后在“明明是好事,他們自己也不讓百姓組織起來去做”。
而這座城鎮也是如此。
偶爾又有幾只瘦弱的狗在街角的糞堆和垃圾堆上覓食,它們的眼神中充滿了警惕和不安。
城鎮中心,一座古老的教堂靜靜地矗立著。
教堂的尖頂已經坍塌,只剩下半截殘墻,墻壁上的壁畫早已模糊不清。
依稀可見的圣母像,在夕陽的余暉中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教堂里只有一個老教士,風燭殘年,就像這座城鎮一樣。
鐘樓早已停止了敲鐘,鐘聲不再回蕩在這座城鎮的上空國。
只有風吹過時,發出的嗚咽聲在空曠的街道上回蕩。
老教士靠在鐘樓里,曬著太陽。
他又想到了怪物來之前的繁華。
那時候,鎮子是商業要道。
伯爵、子爵、男爵、大商人的馬車們,經常從這里路過,在這里休憩。
在這里,當教士那是要繳納很多金幣的。
城門的衛兵也要有很熟的頭面人物做靠山,才能當得上。
那時候城中更加熱鬧,當然也更加臟。
糞堆都是新鮮的,不像現在,都是陳舊的。
城鎮的居民們大多面黃肌瘦,衣衫襤褸。
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疲憊和絕望。
他們無所事事,三三兩兩地聚集在街角,低聲地交談著,眼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迷茫和無助。
他們不知道該做什么。
只能靠著以往的營生,勉強度日。
打鐵、紡織、毛皮……
唯獨一些無知的孩子們,還在破敗的房屋間追逐嬉戲。
他們的笑聲在空曠的街道上回蕩,仿佛是這座城鎮唯一的生機。
老教士看著這一幕嘆了口氣,正要回去睡覺,隨后他就看到遠處城門口,來了五個外鄉人。
他們打扮很奇怪。
穿著厚厚的斗篷,戴著大大的帽子,穿著高高的靴子。
渾身上下都充滿了可疑。
若是以前,這樣的人一出現,鎮子上的人就會出來將他們盤問。
然而現在,兩個城門衛兵都沒有理會他們,只是多看了他們幾眼,就隨便他們進入城門。
老教士也懶得管。
這個鎮子已經要死了。
所有人都知道,區別只是在于今年,明年,還是后年。
有能力的人,都在搬走。
沒有能力的人,就在這里等死。
等到哪一天,連鄉下農民也不來這里賣東西了,那它就真的死了。
老教士看著那五人進來,他們的聲音遠遠地傳來。
“這里好破敗啊,怪物會來這里嗎?”一個女孩的聲音從五人中傳出來。
“不要多說話,等我打聽好情報再說。”林峰吩咐道。
“哦,明白了。”少女點點頭,隨后又看向幽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