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康突然發火,讓一眾人噤若寒蟬。 他們當然知道這樣的提議很可能會惹得王康惱怒,可沒有辦法。 這新律改革的太徹底了,從此之后,貴族將跟平民一樣,失去特權。 哪怕是郭祖德,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做這個先鋒,該爭取的還是要爭取。 “昨日新律才是頒布,今日就更改其中條款,朝令夕改,你們以為朕是什么?” 王康冷聲道:“新律一但制定,就不會更改,并且會推行到底,以后就是準則,若有阻礙,那就消除阻礙!” “杜懷遠。” “臣在。” “你是刑部尚書,主管邢法,你應認真習讀,熟悉其中條款,吃通吃透。” 王康平靜道:“朕委任你為欽差特使,主管新政推行,誰敢阻撓,殺無赦,若遇不決,可直接來找朕。” “是!” 一眾人面色微變。 這等于是給了杜懷遠尚方寶劍了,更關鍵的是,此人可是個酷吏,油鹽不進,情理不通。 這可是找對人了。 “劉棲。” “臣在。” “你是禮部尚書,但不要把過多的精力放在那些無用的禮節上,你要負責對新律進行宣揚,讓每個人都能熟知,熟知才能遵循。” “是。” 王康搖了搖頭。 這其實是屬于宣傳口的工作,原楚民教育普及很低,人均文盲,認字識文差強人意,你就是把新律放到他面前,他也不認識。 所以只能下大力氣宣揚普及。 類似這樣的情況將來會有很多,王康有意成立一個專門負責此項的部署,只是還沒有合適的人。 主要是人還沒有到。 在這方面家族中有不少人才,當年王康在陽州創建富陽小報,他準備在新朝創一個官報,用于政策發布宣傳,這樣利于推行。 但還是那個問題,這里跟趙國不同,文化普及太低。 因而,又牽扯出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那就是文化教育。 哪怕是最基本的啟蒙。 讀書識字,知明知理,這是最基本的。 讀書改變命運,開放思想。 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才,對國家發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好在這方面王康是有經驗的,因為這些他曾在新奉城都做過,也有現成的人才可用。 登基大典剛結束,父親就已經離開壽春回趙國去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