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直接來投奔了。 也是讓沈醉念叨煩了,直接將茹太素推薦給了沈醉。沈 醉跟茹太素聊了聊,愣是聽不懂他說什么,但是感覺他張嘴都是四書五經,很高大上的樣子。 肯定是自己學識不夠,聽不懂儒家大義,趕忙找來朱振跟葉兌老先生幫忙鑒定一下。 張大舍的朋友,朱振自然不敢怠慢,親自接見了一番,誰曾想,這朋友真如張大舍說的一般,跟自己坐而論道,扯了半天學問,朱振和葉兌老先生看的直搖頭,這人說話沒重點,算是個書呆子。連 葉兌老先生都感覺他說的多是些窮詞濫調,臭不可聞。更不要說朱振這般學渣,如何能聽懂其中的意味。 葉兌老先生算是提不起興趣,回家教孩子讀書去了。 朱振也嫌棄他,又礙于張大舍的面子,讓他給沈醉當個文書。 誰曾想,這書生好面子,回去之后發憤圖強,痛罵了張大舍不念舊情,又寫了個萬言書,讓張大舍獻給朱振。 張大舍看了一個時辰,愣是沒看明白,忽然感覺自己是不是書都讀狗肚子里去了。本想勸茹太素安心在沈醉身旁做個文書得了,見老友氣的面龐發紫,話到了嘴邊愣是沒說出來,最后沒辦法厚著臉皮,求他又見了朱振,求朱振看完。朱 振氣的想踹張大舍兩腳,你自己都不愿意看又臭又長的文書,我就愿意看了?低 著頭看了整整兩個時辰,看的朱振頭昏眼花,幾次想要放棄,最后愣是硬著頭皮看完,終于在文章的末尾看到了有用的內容。茹 太素在文尾建議朱振合理開發軍山的山體資源,莫要竭澤而漁。并給出了合理化的建議。文 章最后五百余字,說的有理有據,頗有見解,朱振拿給葉兌老先生看,葉兌老先生也頗為驚奇。 說此人之才,不下于一流名士。朱 振看著厚厚的文牒,郁悶的唉聲嘆氣,心想自己一時疏忽差點兒把一位大賢趕跑了??? 是又覺著,這茹太素也太不靠譜了,明明幾百字能夠講清的事情,為什么非要整的那么復雜?這 要是給朱元璋做事,還不得挨板子。朱 振也不是小氣的人,知曉了茹太素的才華,立刻拍板讓他管理軍山除香煙外的財務。 這茹太素本事確實不小,沒有沈醉這般資源,卻也在軍山做出一番不小的事業,論務實十個張大舍拍馬也趕不上。難 怪都是讀書人,張大舍窮的吃不上飯,人家日子過得挺逍遙,隔三差五還能吃頓肉補補身子。沈 醉和茹太素兩個人搭檔著實有些奇葩,為什么呢,因為沈醉看誰都是面帶春風,在加上他年紀輕輕,確實平易近人了,卻很難讓人尊敬起來。而 茹太素卻截然相反,二十五六歲的年紀,但是因為這兩年游覽山河,吃了不少苦,本身就看起來有些滄桑,再加上留了長長的胡須,總是給人不怒自威的感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