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面對嚴立復的問題…… 所有人也都看向夭夭,夭夭也是老實,直接就回他們道:“因為是我胡亂編的?!? 宰執們皆是為之一倒。 但從夭夭胡亂編,卻能夠編出這樣一名女子,足可見夭夭自己也是個什么樣的人了。 若不是灌注了自己的想法在里面,又如何能夠編出如此生動真實的平民少女來。 因而,眾人此時看向夭夭時,又不由得多了幾分看重。 “如此女子,卻是編出來的……可惜了!此女子,若是真的存在,可當萬人之表率!” 這話一說,雖然不一定所有人都認同,但至少,也沒有人會出來立刻反對。 北辰時期的風氣,似乎對女性,還并不十分歧視。當然,像是木蘭這種女子,估計即便是“存天理,滅人欲”的時代,也不可能被歧視。 在稍稍經過一段短暫的感慨之后…… 后面,精彩的節目還在源源不斷。 比如說接下來這個…… 《十二風華鑒》。 開頭,便是一段十分直白的文字——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這首歌原曲自然是不能照搬的,所以,夭夭將十二風華鑒中的京劇改成了詩歌,武圣關羽什么的,也直接改成武術了事,并重新拍了mv,對于書法,曾令黃庭換白鵝,也是改成了曾令毛筆成筆山,既然找不到有用的典故,那便只有改成大家都適用的,比如說把門前的池塘的水,都洗成了墨池。 最后…… 這首《十二風華鑒》便變成了中醫不變,茶道不變,原本的關羽被他變成了一群人在練武,而且頗有氣勢,圍棋也是基本上保持不變,但是也重新更新了mv,至于書圣,原來的mv可以拿來用,倒是無所謂了,京劇變成了之前她編的“拈斷了須髯,反復醞釀”,國畫有點太過于夸張了,原版的視頻,都是會動的小鳥,不過,這個夭夭卻是覺得這極為生動,理當繼續保存下來,因而即便覺得不合理,可也沒變,漢服,這個時代還沒有漢服這么一個概念,但是用衣裳來代替便是了,絲綢這個時代也有一個類似張騫的人物,而且,因為本身歌詞內容就很虛,倒也不怕露出馬腳,剪紙把原來的換了,換個正常點的,這個就不能動了。不像國畫的小鳥一樣,最后是刺繡,也完全沒有問題。 經過夭夭改編后的《十二風華鑒》,很明顯,已經把另一個文明的影響,降到了最小。 而在場的觀眾,在聽了第一句后,便已經被這首曲子給深深地吸引了。 尤其是跟陳羽霖、盧升之一道來的孫邈孫神醫。 因為本身他就是學醫的,所以很清楚這些句子里面的含義,此時聽到這歌詞,便仿佛是回到了老家一般親切。 當然! 要說震驚的不單單只有孫邈,同樣,其他人也十分震驚。 不認識夭夭的人,只道是這歌為何如此好聽,而認識夭夭的人,則更是覺得她博學多才、博覽群書。 但你還別說,這個時代的醫書,她還真的有看過。 “這……” 當關于中醫的歌詞出來后,皇帝頓時便訝然。 “夭夭你還懂得醫術?” 然而,夭夭自然沒有時間回答他。 之后來到茶道。 其實北辰喝茶的習慣還不算十分普及,對于大部分的平民來說,是沒有喝茶的習慣的,所以喝茶只在貴族之間流行,但喝茶的起源,卻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 當這喝茶出來后,皇帝也是更加驚奇了。 不過想想畢竟夭夭身份不一般,所以進場喝茶也不好說。 之后武術。 一群人少說也有差不多上百,在一起習武。 這氣勢自是不一般的。 不過,卻沒有人會想到,夭夭到底會不會武功。 主要是她看著也不像是會的樣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