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在遼東已經經營出了大好的局面,朝中有人想伸手摘桃子,他還真的挺擔心這件事情的。 現在有了陛下的保證,他就放心了。 雖然現在王在晉也立下了一些功勞,回到朝中也會升官,可是如果他在遼東把事情做完,那功勞就不一樣了,再回到朝中也會做更大的官。 這樣的機會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有的,所以王在晉根本就不想走。 “不說這些煩心的事了。”朱由校語氣隨意的說道:“和朕說說你到遼東之后做的事情。” “是,陛下。”王在晉連忙答應道。 隨后,他便把自己在遼東的所作所為告訴了朱由校。他如何訓練士兵、如何加固城防、如何結交蒙古,每一件事情都說了一遍。 聽了這話之后,朱由校的神情有一些古怪。 王在晉居然和他想到一塊去了。 王在晉也想要拉攏和分化蒙古和建奴,只不過王在晉的權力不夠,所以做起事情來倒沒有那么多的手段。 不過王在晉做的也是實打實的工作,還真讓他拉攏到了人。 “你怎么選擇了內喀爾喀五部?”朱由校看著王在晉直接問道。 這是朱由校沒有想到的,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拉攏朵顏三衛是最合適的;從實力上來說,拉攏林丹汗是最合適的。 前世的大明不就是拉攏了林丹汗嗎?只不過前世王在晉沒有機會主政一方,也沒有機會在遼東說了算,更沒有機會實現他的理想。 現在有了這樣的機會,王在晉的選擇不一樣了。 王在晉倒是不慌不忙,說道:“臣原本是沒有注意到內喀爾喀五部。可是到了遼東之后,臣就發現蒙古也不是當年的蒙古。” “自從林丹汗登位之后,看起來是聲勢浩大,可實際卻遠不是那么回事。漠南的科爾沁、內喀爾喀、土默特、鄂爾多斯諸部各自為政,蒙古大汗只能支配遼河套的察哈爾部,僅被漠南諸部奉為名義上的共主。漠北的外喀爾喀更不承認蒙古大汗為共主,而漠西衛拉特仍然與蒙古為敵。” “在這些部落當中,有一些與大明有接觸,甚至能夠為大明所用。臣最早注意到的也是朵顏三衛。可是這么多年了,朵顏三衛是什么德行,想必大明很多人都知道。” “墻頭草隨風倒,這樣的人根本就靠不住,也不值得交往。如果真的用他們的話,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背叛你。” “而在其他部落當中,科爾沁部與建奴的牽扯最深,也是最不容易控制的部位。所以臣也沒想與他們有交往。” “但是內喀爾喀就不同了。臣已經了解到在薩爾滸之戰之時,努爾哈赤率軍圍攻鐵嶺。內喀爾喀中最有實力的宰賽(齋賽)率萬人援明,不料抵城時鐵嶺已失守,其后又與野豬皮兵交戰,大敗。宰賽及其二子與巴克、色本、桑噶爾等均被俘獲。” “內喀爾喀一直就與建奴有仇。在這件事情之后,他們也曾經請過林丹汗,希望林丹還能夠幫助他們把人要回來,甚至想聯合林丹汗一起討伐建奴。” “只不過林丹汗都沒有理睬,內喀爾喀的局面就一直不太好。當時努爾哈赤正以鐵嶺之戰中所俘的“奇貨”宰賽為人質,要挾內喀爾喀與自己結盟。” “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內喀爾喀只能答應和努爾哈赤結盟,可是心里面卻一直不開心。在漠南的這些蒙古部落當中,內喀爾喀是最合適和大明結盟的人選。” “臣到了遼東之后,一直在積極地與內喀爾喀他們接觸。之后臣就發現,內喀爾喀當中有很多人都是親近大明的,他們不滿意努爾哈赤,也不滿意林丹汗,他們需要大明的支持,希望能夠和大明一起做些什么。” 朱由校看了一眼王在晉,沒有揭穿他的話。 事實上,王在晉話里面表達的意思要更深一些,那就是內喀爾喀是有野心的,他們不想一直做別人的附庸。在這件事情上,他們需要大明的幫助。 事實上,原本的歷史上也是如此,內喀爾喀最終選擇了翻臉,五個部落有的被努爾哈赤滅掉了,有的被林丹汗兼并了。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王在晉說的是可以相信的。 這就要說說林丹汗的另外一個缺點,這個人很小氣,沒有大汗的心胸。 現在的蒙古可以說四分五裂,但是林丹汗想要的卻不是統一整個蒙古,而是像一個部落之主一樣不斷去侵略和吞并其他的部族。 這引起了很多部族的警惕。尤其是在內喀爾喀的事情,林丹汗不但不出手幫忙,還在旁邊看熱鬧等著撿便宜,這樣的大汗怎么可能服眾? 這邊的部落離建奴比較近,隨時都可能被襲擊,林丹汗也不幫他們撐腰,總想著借建奴的手消滅這些人,然后自己吞并這些人的草原和部落。 這樣的人,怎么可能成為大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