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四十七章 古劍修、辛金-《仙箓》


    第(2/3)頁

    直到在圣唐年間,有劍修證道長生,拔宅飛升,外丹一道才被走通。其后成就劍仙者也不再少數,劍仙一道方才位列正統修行道路之列,和仙武并列。

    至此器修者皆統稱為劍修,其修行道路稱作“劍仙”,以本命法器求得長生。

    至于此道為何不像仙道、武道一般,直接稱作劍道,其中似乎也有點說法,只是許道見識淺薄,尚不清楚其中的緣由。

    而在劍仙一道尚未成形之時,劍修傳承和其他傳承不同,其有箴言流傳:我輩從來往者教來者。

    簡單而言,古時劍修的傳承不列文字、少收門徒、也不開壇授法,多是以劍授徒。

    具體手段便是某位劍修身死,其肉身雖朽,但手中劍器為金鐵之物,可以長存人間,只要有緣者得其劍器,便可從中領悟道理,繼承道統,走上劍修的道路。

    并且不少劍修因為可以繼承上一代劍修的本命法器,初時可以借助劍器中的遺澤迅速領悟道理,后則可以從法器中提取材料,淬煉出屬于自己的本命劍器。

    如此一來,相比于其他的道統,劍修在古時雖然人丁稀少,且一脈單傳,不少劍修屢屢死之前也都找不到傳人,但這一脈并未就此消亡,只是經常隔代傳承罷了

    就算隔上六七代,劍器被人帶進墳墓中,深埋地底,其傳承也不算斷絕。

    因此,劍修一道在仙秦之前便有,后歷經仙秦、神漢兩大仙朝而未絕,終于在圣唐年間,有人持劍證道,塑造劍仙之名,立下劍仙道統。

    而這時,劍修的傳承也因吸納其他器修傳承的原因,始有門徒行走,開宗立派,直至如仙道、武道一般,形成了以劍法為主的傳承方法,從而發揚光大。

    許道琢磨著腦中的法門,暗道:

    “這《太白西金劍丸法》既有文字傳承,但又沒有觀想圖傳承,后人若是只得其法,不得其配套的傳承劍器,無法修行這方法訣……如此說來,給我留下這法訣的前輩,極有可能是圣唐年間,劍仙一道方興未艾之時的道人。”

    大致參悟完法訣之后,許道發現《太白西金劍丸法》中雖然沒有觀想圖,但實則他手中的墨魚劍器就是其中的“觀想圖”。

    劍器在手,方可入門;無有劍器,法訣無用,其恰好介乎于古劍修傳承手段,和當今劍修傳承法門之間。

    這也是許道會猜測那具尸骸所處年代的原因。

    皆因《太白西金劍丸法》和一般的法器祭煉術不同,在修行的過程中,道人無無須費盡心機的尋找相應的天材地寶,煉入其中。

    而只需要依照法訣不斷的汲取金鐵之氣,純化劍器即可。

    一旦在劍器中提煉出辛金,即類似于仙道、武道在體內種下靈根,可依此筑基,塑造經絡,晉升為真正的法器。

    其后則是繼續不斷的吸收金鐵之氣,又可采用煞氣、罡氣種種進行磨煉,更進一步的純化劍器,直至九條經絡具備,通體化作辛金時,便是爐鼎、大藥齊備,可以煉就長生種子也。

    而想要能夠達到以上的效果,普通的法器明顯是不夠格的,必須以特定手法、丹藥配比,甚至是機緣巧合之下才能煉就出一柄劍胚,合乎使用。

    在劍仙道路未曾徹底的成形之前,其中的關隘別說是后來的傳承者,就算是立下傳承第一任劍修,也不一定能夠煉制出第二柄劍胚。

    這也是古劍修傳承不列文字、少收門徒、也不開壇授法最主要的原因,非是不想,實是無能也。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宁县| 舞钢市| 崇仁县| 武山县| 普安县| 万山特区| 明溪县| 华坪县| 郎溪县| 增城市| 清涧县| 丁青县| 黑龙江省| 汝南县| 天水市| 区。| 镇沅| 上思县| 游戏| 陆丰市| 祁东县| 绵竹市| 定结县| 清新县| 西华县| 青岛市| 辉南县| 洛南县| 庆城县| 区。| 繁昌县| 翁牛特旗| 同心县| 五常市| 双流县| 昌图县| 白玉县| 南皮县| 若羌县| 南宁市| 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