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蘇夜看到的那條新聞,正是華夏某地出現的“奇怪現象”: 彈吉他的流浪歌手被冷落,拉二胡的老頭卻被人圍觀! 這種圍觀純屬特殊情況,畢竟不是每個拉二胡乞討的都會拉《賽馬》,拉的還那么好,也不是每一座天橋附近都有一家電影院。 正因為剛看完《閃光少女》,那個妙齡女郎才會突發奇想跑到拉二胡的乞丐面前聆聽二胡的聲音。 而其他圍觀過來的年輕人毫無例外,都是剛剛看完《閃光少女》,正被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包圍,看到二胡,尤其是拉得那么好的二胡,不禁圍了過來。 于是旁邊抱著吉他的流浪歌手就不幸地遭到了打擊。 然而,不管這到底是不是一種特殊情況,都間接性地證明了《閃光少女》這部電影確實給華夏民樂帶來了一種好的改觀。 而且是立竿見影的改觀! 在《閃光少女》上映后的一周內,有關民樂利好的新聞接連不斷出現。各大音樂平臺上,早已經發布的古風歌曲紛紛登上熱搜,讓古風這個小圈子著實在普羅大眾面前露了一次臉。 ——其實更多人第一時間在音樂平臺搜的是華夏傳統民族音樂,然而聽過之后,不少人敗退了下來,留下評論就走了。 不管是《高山流水》還是《平沙落雁》,其實和肖邦貝多芬一樣,大家都知道,但很少真的有人會聽。即便《閃光少女》的流行,讓人們對民樂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但這些歌曲終究還是不適合當代大多數人的音樂審美。 普通人聽不慣古典音樂。但這并不妨礙西洋樂器的發展,畢竟即便是聽流行歌曲,還是能夠從中聽出鋼琴、吉他等樂器的聲音。吉他更是流行音樂必不可少的樂器之一。 這是華夏傳統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差距最大的地方。 然而此時此刻,因為《閃光少女》,因為《齊天》、《開天》等插曲的火熱,隨即帶動古風歌曲成為承載民族樂器傳播的橋梁。 就好像《閃光少女》中2.5次元樂隊想到的辦法一樣。既然傳統音樂聽不下去,那我們就用民族樂器來演奏現代歌曲。 也正因此,音樂平臺上,古風歌曲的實時搜索量暴增,如《齊天》、《小城記》、《天下》等旋律好聽歌詞優美的古風歌曲登上了實時熱搜榜單。 民樂以古風為載體,真正走進了普通人的耳中! 而托《閃光少女》的福,向來沒什么學生的民樂教學老師在短短幾周內忽然收到了很多音樂零基礎的學生。這些學生第一次想學樂器,首選竟然不是吉他而是古箏洞簫揚琴這些民族樂器,更有甚者點名道姓就要學嗩吶,誓要在學成之后把好基友吹進棺材里! 這真是把教了不知多少年民樂的老師們激動得痛哭流涕落花流水稀里嘩啦呀! 民樂什么時候有這么多人學過! 以前一年能收到幾十個學生就算不錯了,今年這才不到一個月,就有二十多個人交了學費。 《閃光少女》真是好啊!《閃光少女》真是棒啊! 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閃光少女》的熱映,讓全華夏的民樂教學老師得到了極大的好處。 另一個得到好處的,是各類音樂學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