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南頃2-《唐殘》
第(1/3)頁
僅僅兩天以后,周淮安已經率領援軍前往連州的道路上了。
得益于伴隨著驛路體系,在每處驛站里所建立起來,用光學傳信的臂板信號塔;除了能見度極低的暴雨天氣之外,在珠江流域往來傳遞消息并匯聚到廣府,大多數時候也只要大半天時間而已。
再加上利用冬季農閑時間組織大量工役,剛平整和硬化過后沒有多久的支線道路。僅僅花了一天時間來召集人馬和整備物資;又緊急召集了往來珠江水上的船運力量,來分擔輜重輸送和后續補給。
因此僅僅用來一天時間輕裝急進,從廣府境內被緊急動員起來大約五個營后援,就已經抵達了懷州和連州比鄰的陽山縣境內。只是當地駐留義軍所部都已經逃得七七八八了;從北邊逃回來的當地人口中得到的消息也是相當的混亂和矛盾。
有的說是前出的義軍所部義軍覆滅了,州城桂陽城里已經是另一股勢力的旗號了;又說是他們已經成功擊破了對手正在追擊當中呢;還有的說如今的桂陽城已經在亂戰中被付之一炬,而只剩下一片廢墟。。
而在進入連州境內之后,珠江流域還算平坦的地勢開始慢慢的抬升走向起來。河流縱橫而一往無遺的大片水田阡陌河渠風光,開始被時不時橫埂在視野當中,梯田、果林和茶樹遍布的起伏丘陵,所分割開來而變得有些零碎起來;而開始呈現出與高開發度的珠江沿岸,迥然不同的些許蠻荒與植被繁茂起來。
隨著越發的深入其中,沿途雖然依舊算不上巍峨峻險山勢,但也算得上是峰戀環抱,松檜蔥郁了;時不時可見流淌在山石之間的潺潺溪流,透明如鏡而清涼撲面而至;
而在此山林之間的遠端,甚至可以看見當地一些穿著斑布短衣,驅役者水牛耕山田的莫徭蠻,以漢姓所雜居的村落;
而在道路行進隊伍間飄舞的太平兩字蒼青大旗之下,是一水背著笠帽和小團牌,腰上還挎著左弩右箭的寸板平頭;看起來很是干凈利落又是很有精神的樣子。
作為易號太平軍的后續,像是直屬隊擴編成一千一百人的直率營;學徒隊更名為教導大隊,直接編列有四百人左右。全數配備騾馬代步機動;而與前營構成太平軍中唯三的騎兵序列。然后又與樣子隊(器械隊)和投火(擲彈)隊一起,號稱周淮安親領的“五直隊”。
而作為“五直隊”成員的標志,就是他們統一剃成了髡首(既效法當初周淮安式的寸板短發),最初是為了對這位和尚出身的主官表示某種尊崇和追隨之意,然后就在義軍當中變成了一種約定俗成體現“自己人”身份的風尚。
當然了,出于衛生防疫和勤務便利上的考慮,周淮安默許了這種行為;反正平時帶著頭盔或是笠帽,或是包巾、帶幘時也根本看不出來;但是在某些需要免冠的特殊場合當中,這一色被稱為時人成為髡首的存在,就顯得很有特色和威懾力了。
再到后來,干脆變成了一特殊的象征物;只有作為加入義軍一年之后沒有犯錯的新卒,才能獲得這種代表割斷過往一切羈絆和淵源,就此投身到為天下窮苦人請命和求活的偉大事業當中,所具有特殊儀式性的集體征狀。
至少在這個時代,身發體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毀,可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的事情;至少除非是實在走投無路或是目的堅定的話,這種決心和意愿可不是那么容易下的。這也代表著日后有人想要逃亡或是脫離的時候,在非義軍控制的區域各種寸步難行,乃至被殺獲送官的巨大風險。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获嘉县|
常德市|
上饶县|
即墨市|
临城县|
绵阳市|
涿州市|
郯城县|
长治县|
靖安县|
石渠县|
高台县|
长海县|
绵阳市|
于田县|
南汇区|
灵丘县|
五大连池市|
托克逊县|
烟台市|
西林县|
岳普湖县|
武清区|
阿拉善左旗|
府谷县|
积石山|
乌拉特前旗|
栾川县|
沂水县|
鸡东县|
乐安县|
永善县|
应城市|
怀远县|
彰化县|
兴文县|
南阳市|
河津市|
长顺县|
金门县|
云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