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142章 三朝勛業遍旂常-《唐殘》


    第(1/3)頁

    四塞稱天府,三河建洛都。飛云靄層闕,白日麗南隅。

    獨下仙人鳳,群驚御史烏。何辭一萬里,邊徼捍匈奴。

    《城》

    李嶠〔唐代〕

    ——我是分割線——

    從長安出發,穿過京畿道所屬的新豐、渭南縣,就抵達了華州(今陜西鄭縣)的下邽縣境內。而在這一路上自春秋戰國、秦漢以降的名勝古跡,幾乎是數不勝數;為此周淮安還專程在路過驪山的時候,專門爬到秦始皇陵的封土堆上去憑高吊祭了一番。

    同時這一帶也是八百里秦川腹里的精華所在,因此自古以來就河渠遍布、平川沃野連綿,因此經過太平軍入主以來一年多的不斷移民填戶、休養生息和營建修繕,那些荒敗和廢棄的村邑都相繼恢復了人煙裊裊,因此,哪怕在肅殺冬日里也能遠遠看到,開始在野外活動和勞作的零散人群。

    只是當周淮安的隊伍抵達州城華陰之后,卻是再沒有繼續東進潼關,而是在檢閱和召見了當地軍民代表之后,就轉道北上渡過了洛水進入朝邑縣境內,然后從朝邑境內的蒲津關/蒲津橋,度過了已經開始解凍開河的黃河古道,就此抵達了河中府所在的蒲州(今山西永濟附近)地界。

    在當地周淮安會見了從河中、河東趕過來匯報工作的,各州主簿、別駕、司馬和長史,以及隸屬于河東善后處置大使的各軍管區守備、戍防軍將;然后又繼續東行之中條山北麓的解縣(今山西運城附近)境內,親眼巡視和查看了當地接管的諸多鹽池生產,及其正在籌建中的化工廠。

    然后,才重新沿著中條山南下渡過孟津口,進入到黃河南岸作為華州和虢州分野的潼關道內;在這里,周淮安也如愿以償的就地“做”了一首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并就此提前留下來那句流傳千古的名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勒碑為記。

    順便還拐到禁坑所在的別道上去看看了,同樣留下一塊紀念義軍西進、推翻舊朝的石碑。然后一路沿著被歷代黃河所不斷下切,而地形不斷被改變的函谷道,穿過河東道所屬虢州(今河南靈寶市)境內的閿鄉、弘農縣,就抵達河南都畿道所屬的陜州(今三門峽市)境內了。

    然后,沿著陜州位于黃河岸邊的桃林、陜縣、硤石各縣一路東行,就到了熊耳山腳下位于谷水之濱的澠池縣,也是歷史上被稱為河洛盆地八門鎖鑰之一——雙橋關的所在地;而在這里,也意味著正是進入了河南都畿道的腹心地帶——河南府地界所在了。

    而相比之前平川沃野、大河縱橫的關內道、山勢嶙峋、四壁狹夾的河東道,這里的沿途風光又呈現出了迥然相異的另一面。滿眼望去都是綿連的丘陵和河澤,以及相連不斷的河谷和小平原。雖然,在官道兩邊的村邑、市鎮當中同樣是人煙不絕,但是戰火和災荒所留下的瘡痍和傷痕,卻是比其他地方更加明顯的多。

    而在周淮安所途經和停歇的缺門、新安、橫水等若干城邑當中,士民百姓的精氣神也明顯比在關內道的見聞要差了不止一籌;似乎因為在去年早了蝗災和兵火的緣故,夾道迎接的人群中也不乏面黃肌瘦和衣衫褸爛的存在,且精神狀態也是以疲憊、倦怠乃至麻木不仁居多;

    這種沿途民間低迷和消沉的狀態,一直持續到了快要抵達洛都的非山腳下,才慢慢的開始有所改觀。這卻是因為隨著靠近洛陽城,而在當地開始出現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由太平軍徠民屯墾和移民填戶而成的營田所和屯莊、編管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右旗| 彝良县| 方城县| 丹凤县| 北宁市| 壶关县| 富锦市| 茂名市| 沈丘县| 九江市| 高州市| 道孚县| 周口市| 麻城市| 上饶县| 元氏县| 肃北| 灵寿县| 璧山县| 吉安县| 砀山县| 曲周县| 南安市| 景宁| 潮州市| 梅河口市| 邮箱| 固安县| 铅山县| 东安县| 山东| 城口县| 夏河县| 十堰市| 雅江县| 伊宁市| 石城县| 汉源县| 隆林| 宁城县| 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