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忙碌的遼地-《大燕公子》
第(1/3)頁
秋收過后,天氣漸涼。
但整個遼地的官員和百姓們,依然忙碌不停。所有人都發現了,自去年自家的小君侯來到遼地后,所以人幾乎沒有閑暇的日子。
官員們不是在招募流民,安置難民,就是在組織百姓修路開荒,建庫開渠,尤其是邊境的官員們還要組織百姓們修筑城堡。
而每個村莊的男人們出去干活了,家里的婆娘們,也沒閑著。每個村莊的女人們,在里長、村長的吩咐下,拿著官府發下的布匹,做著軍服、口罩、手套、鞋履等。
五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的孩子們也在村長命令下,每天中午需到村里的村堂內,接受每半天識字的任務。而每個村配備一名教員,給的薪水也不是很高。教員就是村里識字的,實在沒有,可讓里長從別村調配,教員薪水官府支付。
若是那個婆娘不讓娃娃們去,村里的幾個村老們,晚上則會上門破口大罵:“官府讓娃娃們識字,天大的好事,你居然敢讓娃娃們不去”。
這個時候,這個家里做工回來的男人們,就會瞪自家婆娘一眼,然后把自家的娃娃拽出來,拍打一頓,還要給上門的村老們賠罪。
忙就忙吧!反正男人們出去勞役,不象以前一個明刀都沒有。現在的男人們出去勞役,官府還給發放錢財。婆姨們在家忙就忙吧!官府根據你完工的物件,計件也給分發錢財。
現在的官府們夠好了,每半年都還派郎中到村里來,主動給村民們看病一次。按自家小君侯的話說,就是要村民們檢查身體,活得長點,給全家乃至遼地做出更大的貢獻。
百姓們也有點奇怪,以前也不清閑,但缺吃少穿。但從自家小君侯來后,只要是登籍入冊的遼地百姓,都可以用少量的錢財,購買以前想都不要想的鹽、糧食、布匹等。
老百姓們是樸實的,舍不得浪費的。現在出門的百姓,雖然都還穿有帶補丁的衣服,但每個家里,都有至少兩匹以上的布匹在家放著呢。現在那個家里的罐里,不是裝滿了鹽巴,那個家里的陶缸里不是裝滿了滿滿的糧食。
如果沒有,就是你家人太懶,我要向村長、村老、甚至官府舉報。按自家小君侯所說,就要你強制勞動。因為自家小君侯說了,遼地絕不允許懶人存在。你沒看隔壁家殘疾一只腳的老王,都被去什么流水線工作,坐那里工作拿錢了么!
這才是自家的小君侯,來遼地一年后就發生的事,一年呀!怪不得村老們都說自家的小君侯,是天上的星宿下界,無所不能。要不他怎能變出,這么多好的東西來呢!
在君侯府的姬康,自然不知道官員、百姓們對自己的評價。因為他自己都忙得不可開交。
此刻正在襄平學院的禮堂內,在學院組織的政論課上,站在臺上,發表著自己對于現在天下諸國以及燕國的經濟看法。
劇辛,陳民等眾教員,和包括石敢、田光、清竹、清梅等所有學院的學員們都坐在下面傾聽。
“我把經濟分為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而我燕國和諸國所執行的經濟,我把他放到市場經濟之內。”
一個叫李敏的學員站了起來,問道:“請問大學長,何為計劃經濟?何為市場經濟?”
臺下的劇辛等眾教員們都贊許的點點頭,心道這個問題問得好。咳……咳,別看我們,老夫們也不懂呀!
姬康看著這個叫李敏的學員道:“計劃經濟就是官府組織人們進行有組織的經濟活動行為,譬如商品等物品也要有計劃的生產、銷售等,就是你做什么總是有人要來告訴你應該怎么做,做多少;
而市場經濟就是如我們燕國其他地方,管理百姓們的方式,就是讓百姓們納糧、交稅、勞役外,官府平時根本不管百姓們的所做所為,完全放任自流,而沒有組織性。”
禮堂內,頓時響起了一片抽氣聲,恐怖呀!竟然恐怖如此!官府、百姓之行為,居然可劃分如此。
姬康伸出兩只小手,按了按,禮堂頓時靜下來。
姬康端起臺上桌子上的一個陶碗,喝了口水,繼續講道:“這兩種經濟模式,沒有那個好,那個不好的問題,其實這兩種經濟模式對我們都有用。而現在我們遼地以外的區域,以我看來,都是屬于的市場經濟的范疇,而根本就沒有計劃這個概念。
我們現在遼地所進行的,仍然是市場經濟為主,計劃經濟剛有點苗頭。在這里我就要談一下商品,我也分兩種,一個是供不應求,另一個是供大于求。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府谷县|
东阳市|
睢宁县|
湘潭市|
望奎县|
兴仁县|
高阳县|
沂源县|
宁南县|
西安市|
阿拉善盟|
万载县|
兴山县|
常德市|
靖边县|
封开县|
定西市|
林芝县|
阿坝县|
定西市|
兴化市|
沛县|
五家渠市|
秦安县|
石阡县|
方城县|
朝阳市|
阜康市|
江油市|
灌云县|
康定县|
星子县|
青铜峡市|
通山县|
兰溪市|
青州市|
乐都县|
襄樊市|
余庆县|
顺平县|
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