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四章 東進(一)-《大燕公子》


    第(1/3)頁

    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姬康,現在隨著秦趙兩國之間上黨之戰的爆發,感到時間愈來愈緊迫。

    在全殲高句麗軍和東胡軍隊后,姬康終于認識到通過這幾年來,自己在遼地所進行的政體和軍事改革,已經初步見效,其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

    在遼東大戰結束后,沒有解散大軍。在與幾位遼地的重臣商量后,決定趁現在高句麗內部空虛,出兵東進,實現自己心內早已規劃多年的“東進戰略”。

    在前世里,姬康對于秦統一前的歷史,說實在了解并不是太多,對于此時的高句麗更談不上什么印象。

    前世人們向往的是漢唐盛世,遺憾的是宋明兩朝,痛罵的是清朝腐敗無能。

    對于秦國的強大,姬康也是在參觀陜西出土的兵馬俑時,感受到過。那一排排雄壯威武的秦國大軍,仿佛隨時待命出征,讓人看到怎能不感到震撼呢!

    對于遠在中原北部的燕國及周邊國家,做為前世的人們似乎不太關心,了解得很少。知道先秦的歷史,也無非是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之類的。

    前世的許多史學家在研究燕國及東北諸國歷史的時候,資料非常少。這些本應該在燕國的歷史記錄中,有詳盡的描述。但燕國的歷史記錄,大概都毀于戰亂之中,剩余的也因為經過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后,所剩不多。燕國的歷史與東北諸國的歷史,因而出現斷層。

    對于高句麗這個國家,大家知道的反而是隋朝時的三征高麗,傷民勞財,結果就是大隋隨之土崩瓦解,被唐朝取代。

    而當姬康來到這個世界,才知道高句麗的歷史也淵源很長。現在的高句麗國也如中原諸國一樣,由眾多的部落匯聚發展而來的。其中最大的幾個部落,就是古商(漢族)、扶余、東胡、肅慎、濊貊、山戎等。

    這些部落如遠古中原的部落一樣,不斷交匯融合,直到統合稱為國家,受中原文化、習俗的影響,他們自認為也是炎黃子孫。待周朝建立后,與箕國一樣,同時接受了周武王受封,而建國立制。

    現在高句麗國主朱琮的先祖,嚴格起來是扶余族,本來姓氏為高。但周武王在分封之時,取譯音為朱,所以他們現在的國主姓氏都為朱姓。

    在幾百年的時間里,高句麗的先祖們也是篳路藍縷、統合了周邊眾多的部落,才建立了高句麗國,但始終奉中原統一的王朝為正朔。

    這在姬康前世中,在東北和朝鮮半島挖掘的高句麗古跡是符合的,古跡中高句麗的文字同樣是中原文字,圖樣同樣是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大禹治水等都有。

    武成王十年,農歷六月三十,襄平城君侯府,軍事閣。

    姬康站在墻前,看著掛在墻上的高句麗國的地圖。

    然后轉過身來,對身旁的石敢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該回到母親的懷抱了!”

    石敢眼睛眨巴眨巴:“什么?什么回母親的懷抱?”

    姬康也沒有搭理石敢,對身旁的傳令官道:“傳令,命榮蚠和王石率領的大軍,務必于七月中旬前,發兵高句麗?!?

    “諾。”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容城县| 宁城县| 沛县| 集安市| 安乡县| 四川省| 昌都县| 东城区| 望谟县| 达孜县| 海丰县| 从江县| 习水县| 普定县| 麻栗坡县| 贡嘎县| 陆良县| 大足县| 麻城市| 海门市| 屏东市| 墨竹工卡县| 沁水县| 介休市| 淮南市| 潼关县| 胶南市| 且末县| 嘉荫县| 吴堡县| 安义县| 册亨县| 紫阳县| 洛川县| 伊宁市| 贺兰县| 桃江县| 拉孜县| 娄烦县| 宁河县| 湖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