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即墨(上)-《大燕公子》
第(1/3)頁
四月十二日,即墨城,即墨大夫官邸,議事廳。
天色已經昏暗,議事廳內燈火點點,將整個議事廳照得一片明亮。
齊國即墨大夫田烈,獨自坐在議事廳,手捧一冊簡牘,正看得津津有味。
在議事廳內,隱隱間,還能聽到城外傳來戰鼓聲、吶喊聲、廝殺聲。
但這些動靜,絲毫都沒有影響田烈看書的興致。
即墨城(今山東平度市古峴鎮一帶),在齊國號稱“墨都”,是齊國五都之一。
齊國在建國之后,以齊都臨淄為中心,在齊國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又設置了四個重鎮,號稱“五都”,做為齊王乃至朝堂統御齊國的體系。
除了都城臨淄外,剩下的“四都”按方向則是:北為高唐(今山東高唐縣),南為莒城(今山東莒縣),西為平陸(今山東汶上縣北),東邊就是墨都。
在五都制下,齊國被分成五個大區,每個大區都有一個軍事、政治中心,并設有一名都大夫,對各個區域內的事務進行管理。
齊國五都都設有齊技軍,齊國民眾則稱為“持戟之士”。與燕國現在某些做法一樣,平時種田,農閑之際訓練,戰時入伍參戰。
在這個時代,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即墨城是齊國的第二座都城。
墨都的繁華程度,絲毫不次于齊都臨淄。
即墨城地理位置,正好位于齊國丘陵的北端,即墨半島的中部,北望臨淄,西遙莒城,東控半島,南覆瑯琊。
即墨城的防御,天下聞名。
墨都的地貌是低山丘陵,兩側山巒連連。在即墨城只需要防御,自北向南而來的燕軍就可以了,基本上沒有側翼和后面的威脅,防御壓力與齊都臨淄相比,要小很多。
幾十米寬的護城河,從兩則的山巒之間,引來活水,就是冬日也不會結冰。
此為,阻擋燕軍進攻的第一層防御。
第二層防御,即墨城的城墻內為夯土,外部則還包裹著一種特殊的石材,極為堅固。
石材之間皆用特殊的粘料粘接,就連城墻的縫隙之間,鋼釬都無法鉆入。
這樣的城墻,燕軍的投石車發出的巨石,砸在即墨的城墻之上,只能碰撞出點點火星,絲毫無法動搖即墨城墻半分。
即墨城內,軍工作坊完備,武器充足,水源不缺,且后方還有補充基地。
正因為如此,在二十多年前,田單就憑即墨城與南部的莒城這兩座城池,抵抗燕軍數年之久。最后反攻燕國,復國成功。
自此以后,即墨城在齊國民眾的心目中,可以說是一座英雄的城池。
而此番燕國大舉來犯,即墨城更是被齊國臣民們,賦予了一種精神上的象征。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靖县|
黔江区|
巴林右旗|
布尔津县|
双桥区|
沅陵县|
临沂市|
浮梁县|
满城县|
鲁甸县|
邵阳市|
高雄市|
二连浩特市|
泸西县|
三穗县|
嵩明县|
东明县|
崇州市|
齐河县|
太白县|
胶州市|
江华|
德昌县|
东乌珠穆沁旗|
沽源县|
如皋市|
永登县|
大竹县|
绵阳市|
项城市|
师宗县|
余江县|
黄陵县|
平陆县|
通化市|
长沙市|
孙吴县|
甘泉县|
蒙城县|
望城县|
武夷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