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巡視(下)-《大燕公子》
第(1/3)頁
在燕國朝堂在齊地新設的四郡中,臨淄郡不論如何,仍居于核心的地位。
臨淄郡,郡府毫無疑問是臨淄城,下轄包括昌國君樂間的封地昌國縣(今山東淄博市張店區東南),另外根據姬康的詔令,把齊地臨淄郡的歷下邑,改名為濟南縣。
另外還有朐邑縣(今山東臨朐縣)、安平(淄博市臨淄區皇城鎮皇城營村南)、狄其縣(今山東高青縣高城鎮西北)、千乘縣(今山東高青縣高城鎮北)、樂安縣(今山東廣饒縣西北)、博昌縣(今山東博興縣湖濱鎮寨郝村南)、高宛縣(今山東省鄒平縣東北苑城鎮)、博城縣(今山東泰安市東南三十里)、平陰縣(今山東平陰縣東北)、南陽縣(今山東新泰市西北)、嬴縣(今山東萊蕪市萊城區西北)、北海(今山東東營一帶)等。
總之,臨淄郡包括臨淄縣在內,共計十九縣。臨淄郡西與趙國、楚國兩國接壤、東與即墨郡相連,北有渤海,乃至濟北郡相靠,南為瑯琊郡。
即墨郡的郡府為即墨城,下轄包括即墨城在內的蓬萊、東萊、掖邑、淳于、東牟(今山東煙臺市東南牟平區寧海鎮)、威海(原名昌陽城)、煙臺(原名罘城)、高密(原名城陰城,今山東高密市)等一十七縣。
即墨郡東、北、南三面皆為大海,西與臨淄、瑯琊兩郡相連。
瑯琊郡的郡府為瑯琊城(今山東省青島市瑯琊鎮),下轄包括瑯琊城在內的邞縣、東武、不其、箕縣、莒縣、陽都(今山東沂南縣磚埠鄉黃疃村北)、夏河城(今山東新黃島區西南)、日照(原名海曲)等十三縣。
瑯琊郡南為大海、西與楚國接壤,東連即墨郡、北靠臨淄郡。
濟北郡的郡府選擇在了盧縣(今山東德州市齊河縣西南部),本來最合適的城邑為高唐,但是因高唐目前處在燕趙兩國的邊境線上,故選擇在了盧縣。
濟北郡下轄包括盧縣在內的高唐、樂陵(今山東樂陵市)、厭次縣(今山東陵縣)、浮陽(今河北滄縣東關)、千童(今山東樂陵市東北)、鬲縣(今山東德州市德城區南境)、漯陰(今山東濟陽縣孫耿鎮)、平原(今山東平原縣)、饒安(今河北鹽山縣西南)、麥丘城(今山東商河縣西北)等一十九縣。
濟北郡東為大海,西部與趙國接壤,北部與燕國的河間郡相連,南部是臨淄郡。
根據姬康的詔令,此番齊地四郡的郡守與軍馬都督,分別是:
臨淄郡,郡守丁萬、軍馬都督胡歸良;
即墨郡,郡守郝學君,軍馬都督馬順達;
瑯琊郡,郡守王忙,軍馬都督安民;
濟北郡,郡守安蔣安,軍馬都督武陽靖。
在占據了齊地后,燕國新增陸軍二個軍。
分別為:陸軍第十一軍,軍長安民;陸軍第十二軍,軍長馬順達。
其兵員很是現成,乃為隨燕國大軍進齊的兩個預備役軍。
燕國海軍在即墨半島設立基地,海軍第一軍仍駐守遼地,由石敢、張天率領的海軍第二軍則駐守即墨半島。
姬康與閣相將渠、昌國君樂間等人,從臨淄城出發。
一路上走走停停,半月之后才到了即墨城。
在即墨城北城門口,郡守郝學君與軍馬都督馬順達,以及石敢、張天等燕國將領,乃至即墨城有名望的鄉紳等,在此等候迎接姬康。
郝學君、石敢等人非常清楚姬康的性格,知道其非常厭煩這種迎來接去的虛禮。
因此眾人迎接姬康的排場,也不敢過分張揚,生怕惹到姬康生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京市|
崇左市|
奉节县|
榆社县|
朝阳市|
延津县|
封开县|
镇江市|
论坛|
谢通门县|
潞西市|
绿春县|
余庆县|
青川县|
咸丰县|
绥宁县|
安图县|
扬州市|
瓦房店市|
溆浦县|
朝阳区|
高陵县|
西乌珠穆沁旗|
玉山县|
康马县|
全椒县|
福贡县|
东辽县|
康定县|
鄂伦春自治旗|
麻栗坡县|
达日县|
新昌县|
揭西县|
色达县|
易门县|
体育|
斗六市|
沙河市|
孙吴县|
河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