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四十九回(下)風(fēng)雨橋上笙歌流轉(zhuǎn)鼓樓月下大歌飛揚 “沙溪郡是帝國境內(nèi)最大的苗族侗族聚居地,風(fēng)雨橋和吊腳樓是最別具一格民族特色建筑……”石念遠(yuǎn)一邊向流風(fēng)雪講解,一邊已到來到風(fēng)雨橋頭。 那幾名苗家少年少女正與老張的老狗“長毛”嬉鬧,正帶著“長毛”到河邊去飲水。 老張難得主動朝石念遠(yuǎn)開口出聲道:“雖然都是住在山里,可是也有不同,與我們?yōu)醵宓哪贻p人都想要走出大山不同,他們是最古老的黑苗,安于故土,不過,每年都會安排一些年輕人到外面去走走看看,給他們的信,都是那些在外游走的族人寄來的。” 張嘎正好奇的看著一眾苗家老少的衣著打扮,所攜樂器。其中一個衣著明顯要繁冗正式得多的青年走近,以口音奇特的鳴雷帝國語笑著朝老張說道:“終于把你盼來了。” 老張擦了擦汗,將背上郵包行囊放到地上歇歇力,憨笑道:“來了。” 見到張嘎幾番欲言又止,這一對關(guān)系不太和諧的父子,也不知是不是終究血濃于水,老張仿佛看出了張嘎在想什么。 這一群黑苗朋友自然不會每次都專程來這里等候自己,更枉論今天這樣明顯正式的迎接,看著青年身上盛裝,老張臉上爬上絲縷疑問道:“你們今天這是……” 青年低頭看了一眼盛裝,眼睛瞇著開心笑起:“從前天開始,連續(xù)七天,是我們苗家十三年一度的鼓藏節(jié),長老說,你是我們苗家的朋友,是幫我們聯(lián)系在外族人的恩人,一定要挑在你來的一天開始盛典!我們等了兩天,今天可算是把你等來了!快走吧!” 青年說罷,一把將地上的郵包行囊扛到肩上,想要幫老張扛上村寨里去。 老張卻是急了,連說話聲都大了不少:“別!放下!快放下!” 那青年一愣,看向老張眨了眨眼,很快反應(yīng)過來,笑道:“放心吧,我力氣大著呢,況且就這幾步路,一定不會弄丟弄壞的。” 老張一邊笑,一邊不容質(zhì)疑的接過郵包扛到肩頭:“不行,一定要我自己背著,才安心。” 青年大笑幾聲,也不再糾結(jié),以苗語吆喝了一聲,再起頭唱了一句歌,一眾苗族老少在風(fēng)雨橋排成兩列,蘆笙吹奏起了歡快的樂曲,未吹笙的唱起古老的歌謠。 青年扭頭看向老張,高興大笑道:“歡迎我們的恩人,請恩人……”青年說到這里頓了頓,看向一直安靜站在旁邊的石念遠(yuǎn)與流風(fēng)雪,再扭頭看了眼滿臉好奇的張嘎。這條郵路,可一直都是老張一個人在跑,不過,熱情好客的性格讓青年并沒有想太多,老張沒主動說起,也沒有多問,續(xù)道:“到我們的村子去參加鼓藏節(jié)盛典!” 山路蜿蜒向上,熱愛歌舞的苗家人就沒讓笙歌止歇過,一路載歌徐行。感受到這番熱情,連老狗“長毛”都跑得歡了許多,不時吠叫附和。 青年口中的“幾步路”,足足走了一個半時辰。 直到暮色四合時,石念遠(yuǎn)才遠(yuǎn)遠(yuǎn)看到張燈結(jié)彩、篝火處處的苗族村落。 同行的苗族老少唱了一路,非旦沒有偃旗息鼓的意思,反而因為即將回到村寨的興奮令歌聲愈發(fā)中氣十足,想來是歌聲里傳達(dá)出了意思,熱鬧的村寨先是忽然一靜,繼而發(fā)出震天歡呼聲響,一條青石板路從寨門處沿伸而出,村寨族人魚貫而出,朝這一方揮手吆喝,更逐漸在有人帶頭下對起歌來。 眼見這一副熱鬧景象,石念遠(yuǎn)怔了怔,回憶起水月洞天瞳狐妖族孤天祭,撫了撫眉心已經(jīng)不再消失的血契魂印朱紅印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