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七十三回(中)思念如馬別離蹄急 盛開凋零方物榮華 世人示人,復雜多變。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是一個樣子,一群人交際的時候是另外一個樣子,面對特定的人,又是不同的樣子。 董慧雖然很害怕嚴厲的田浩天,但是,從田浩天跟自己聊天談話不再以“田某”自稱,到發現田浩天原來除了風輕云淡的淺笑,竟然還有那么多豐富的表情,董慧并不害怕可愛得像孩子一樣的田浩天。 猶記曾經被楊七凌誤傷那晚,自己鬼使神差的向田浩天說起一句“你是不是曾經受過許多天大的委屈,才擁有了如今這樣溫柔的模樣。”田浩天情緒與靈壓同時混亂波動,勃然大怒的朝自己喝罵出“滾”字,董慧就覺得無比感慨。 在那一刻,董慧就看到了,田浩天隱藏在沉靜儒雅之下的脆弱敏感。 脆弱的人容易感動,敏感的人容易受傷。 有趣得很,人在生活里偶遇的失控崩潰,誘因少是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反而是積壓在心底那些看似不值一提,卻在日積月累中沉淀堆疊的繁雜心事。 這多好理解呀?出身蒼云邊境渭綏貧苦漁家,從小就被標上“懂事”標簽的董慧實在是太理解了。 人們總把少年的勇氣叫做叛逆不成熟,總把少女的不甘叫做頂嘴不懂事,卻把成年人的懦弱叫做顧全大局。 少年叫苦,成年人會哂笑,那算什么苦?無病呻吟而已。 少女說累,成年人會譏嘲,那算什么累?故作矯情罷了。 反正,董慧最不喜歡誰說她懂事。 董慧小時候家里貧窮,娘親總是跟她說,我們家沒有錢,你一定要懂事。 所以,在董慧小時候,趕集時跟父親到渭綏鎮上販賣水產,看到集市攤上漂亮的首飾,看到店鋪貨架上可愛的布娃娃,因為要懂事,董慧明明很想要,卻從來都不敢吭聲;在里頭灣家里吃膩了龜鱉魚蝦,在渭綏看到蒸籠里白白嫩嫩的包子,看到烤架上香味撲鼻的烤串,因為要懂事,董慧明明很想吃,卻從來都是強咽口水;去親戚家串門,別的孩子只需要盡情玩樂,到開飯時父母喊來吃飯還極不情愿,因為要懂事,董慧明明也想一起玩,卻從來都是跑到廚房里去幫忙打下手;遇到鄉親鄰里夸贊董慧學習成績好,娘親總會說,讀書除了浪費銀兩浪費時間,還能有什么用?董慧每次拿成績單給父母看,明明成績優異,可是,父母除了嘆氣說,等假期一完,就又要交新學期的學費外,根本不會看上一眼,更別說夸上半句,要不是蒼云郡出(和諧)臺有學齡兒童必須上足三年學塾的政令,估計董慧連那寶貴的三年學塾生涯都不會有…… 懂事的孩子,從來都是沒有糖吃,沒有布娃娃玩的那一個;懂事的孩子,從來都是沒有資格撒嬌,沒有資格任性,沒有資格委屈的那一個;懂事的孩子,從來都是被迫陷進一個事先構架好的人設里頭,真正的想法從來不會被在乎,卑微的期盼從來不會被滿足。 直到現在,董慧依然不太敢也不太會表達自己內心最為真實的情感,在烈陽山麓天山上與人相世,董慧也總是處處遷就別人,下意識以低人一等的姿態去笑臉逢迎。 在這方面,董慧總覺得,她和田浩天其實是同一類人。 而同樣在遇到田浩天之后,董慧欣喜的發現,原來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會在意與關心她的真實感受,會去承認與夸贊她身上的閃光點。 “雖然依然很差勁,但是比起上次,多少好上一點。” 聽到田浩天的評語,董慧翻起白眼道:“你就不能別那么苛刻,好好夸上兩句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