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果換個思路,這次事件對不列顛尼亞方面也不完全是壞事。 “正所謂逐鹿者不見山,這次ZERO就是這樣。” 這是事件調查結束后,柯內莉亞這樣對身邊的吉爾福德等人說的話。她似乎完全忘記了和ZERO的相認,以及在山洞里和那個正在被她通緝的那個男人之間發生的事情。 “黑色騎士團把平民百姓卷了進來——這個事實非常重要。要通過所有媒體大肆宣傳。要讓那些自詡為正義的家伙們清醒清醒。這一次那個男人可是為了一點小利而自掘墳墓。” 當然,針對這些,黑色騎士團一方也反復重申他們的主張:不列顛尼亞軍方沒有及時發出“命令”要求成田周邊的百姓避難,而僅僅停留在“勸告”的程度上,所以,導致傷及無辜的罪魁禍首是判斷形勢出現失誤的不列顛尼亞方面。 在任何時代,戰爭都不會僅僅以一場戰斗結束。除非完全決出勝負,即使一時停戰,也會有各執一詞宣稱自己是正義的口水戰要打。然后這樣的爭執導致新的緊張氣氛,直至下一次戰爭的發生。 這實在是毫無意義的爭吵,打口水戰,在大部分不列顛尼亞市民眼中,正確的當然是帝國和柯內莉亞總督。在大部分ELEVEN眼中,正確的當然就是ZERO以及黑色騎士團了。 甚至有激進者認為這是反不列顛尼亞的一次重大的勝利,尤其是在日本解放戰線被摧毀的情況下,黑色騎士團取代其第一反抗組織的歡呼也越來越高。 這種爭辯和混亂,其導致的結果就是,當把一場戰爭看成是一個舞臺時,參演的所有人都以為自己是主角。 故事以個人為基軸,在無數個個人上演自己的自傳過程中,“個體”的“點”連成了“線”,最終匯成了任何個人都無能為力的狂瀾沖垮了整個舞臺,剩下的只有被波濤吞沒者的悲痛哭喊聲。 但是,這些怨言都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形成歷史最終流向的,正是這些人自身。與他們究竟是軍人還是平民無關,與他們的身份和勢力無關。 問題的關鍵不是這些,只要還在這個世界上,只要還活著,人類就該為世間的一切負責。明白這些道理的人緘口不語,自己反省自己的責任,不明白這道理的人則張開口責怪別人。只要這個舞臺上還有人,演出就不會結束。 大概當局者們也都清楚這一點吧。 一般情況下,這樣的活動往往會被當成一種形式性的東西。 除了排些媒體用于宣傳的照片,實質內容往往都是很空洞的。也許應該說是沒辦法不空洞吧。個人的行程、身份上的差異,使得這次慰問活動與為熬夜工作的人送宵夜那樣的慰問性質完全不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