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著話,朱允炆招呼著簡正動筷:“快午時了,別據著,先吃點東西壓壓餓。” 看簡正面有難色,朱允炆馬上回過神來,沖著雙喜道。 “去召幾名御醫,給朕的大侄子先把背傷敷上藥。” 這還不是你剛才下令讓人給我打的? 心里腹誹,簡正還是馬上起身謝禮,但兀自嘴硬:“臣自幼軍旅中長大,這點些許皮外傷,不礙事的。” “是嗎?那就算了。” 本來就是假客套,看到簡正嘴硬,朱允炆才懶得跟他繼續客氣下去:“真不愧是健兒,嗯,現在就有我大明兒郎的風采了。” 這大明的皇帝,不是好人吶。 如果不是這身旁周圍金碧輝煌,如天宮瓊樓,簡正都懷疑自己來的到底是不是書上所記載的天朝上邦,一個帝國的君王,竟然如此的不要臉皮! “屬國上下心慕天朝久已,數百年來,也未曾斷過一年貢奉,早年討平暴元,我安南與天朝也有助戰之先例,而今安南有今日之災難,萬望陛下以安南百萬蒼生黎民記,早日發兵。” 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越想越虧。 簡正畢竟是年輕人,哪里有什么城府可言,想到入大明以來的種種,又一想如今連國家都無法保全,一橫心說了幾句氣話。 什么叫做助戰之先例? 朱允炆眼睛就瞇了起來。 這是在拿當年沐英討云南蒙古來說事啊,話外之意,就是當年你們大明遇到兵亂的時候,我們都幫你們一起打侵略者了,現在我們遇到了侵略,你們不應該幫助我們嗎? 禮儀之邦,是不是應該有最起碼的患難與共之底線? 看來,直到此時,簡正心里還惦記著用三寸不爛之舌來說動他朱允炆呢。 “大侄子這是在氣我大明,趁火打劫嗎?” 朱允炆可沒工夫跟一個區區的安南玩語言游戲,直接開門見山的把話給挑了明。 “朕記得,當年南宋的時候,暴元克江西,兵鋒趨近兩廣,我漢人山河社稷毀于兵戈鐵蹄,漢奸張弘范一道傳令,當時的安南就舉國投降了是吧。” 忽必烈滅南宋,先以伯顏為將,奉行的就是大屠殺政策,伯顏打了六年,死傷慘重都沒能取得多少戰果,后以大漢奸張弘范為都元帥,將蒙古本部、漢奸投誠軍盡交于張弘范。結果就是,短短兩三年,逼得趙宋一朝,崖山跳海。 自此,神器蒙塵,華夏陸沉。 而在這個時間,安南國可完全想不到我華夏對他們國家幾百年的恩情了,他們不僅第一時間跪舔蒙元,甚至主動出兵進入廣西、云南,消滅南宋的軍隊,對于民間組織的抗元組織,也是大肆殺戮。 這個世界就是那么現實,國與國之間,什么舊情、禮往,那都是盛世的點綴,就好比一個人發家致富之后,他需要一大群狐朋狗友在他身邊,吹捧他,供著他一個道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