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南京,京郊大營。 五軍府的武勛幾乎悉數到齊,當然,他們不是來隨軍出征的,他們只是來為朱允炆踐行。 此番朱允炆決意御駕親征,京營二十幾萬大軍可謂是傾巢而出,自關西七衛(甘肅)和遼東撤回來換防整訓的邊軍都會一同兵出西南,南京,只留下鐵鉉的教導衛和兩個預備衛,共計三萬人。 三萬人,足夠了。 為了保證南京京畿的衛戍安全,閩浙水師的一部將會屯扎長江口,防止倭寇自海上劫掠而來,而在山東、浙江、南直隸治下都有大量的軍戶衛所,可謂萬無一失。 朱允炆來到的時候,一眾大明的重將已經在兵營門口守了快一個時辰。 站在隊伍最前面的便是耿炳文,作為大明唯一一個碩果僅存的老將軍,他被朱允炆點了將隨軍御前。 朱允炆不會指揮,也不打算越俎代庖的瞎指揮,一日行軍多少里,如何選地扎營這些他都不懂,雖說是在國內,但兵事一開,不能因為在國內就瞎搞,所以,他需要一個來替他指揮的。 耿炳文,就是被選中的實際指揮官。 等到了云南,朱允炆也會和耿炳文留在昆明,畢竟耿炳文的歲數在這里,前線已經不適合他了。 耿炳文的任務就是保衛中樞,負責昆明的防務,其他的指揮任務會被移交朱棣。 至于鐵鉉這個青史留名的皇權死忠,則留守南京。 他將會在朱允炆離京后,帶三千新軍入洪武門駐守,與御前司殿前軍、錦衣衛負責皇宮宮禁的拱衛。 “參見吾皇圣躬安。” 數十名武將齊齊躬身下拜,陣前的朱允炆踩著馬鐙翻身下馬,來了大明三年多,沒少在宮里苑林里騎馬,倒也不至于丟人。 朱允炆身后,雙喜也是匆匆翻身下馬,倒是比朱允炆還顯得矯健不少。 “都平身吧。” 陽光下的朱允炆,一身太祖當年穿過的龍紋金鐵對襟甲,倒也襯托的朱允炆英姿煥發。 “大軍集結的如何了?” 除去留守南京的三萬,這次隨朱允炆親征南下的軍隊高達二十四萬,僅從數量上來言,甚至高于藍玉當年的北伐,這個數量,足可以稱得上一句無邊無際。 “回陛下,全數整軍待命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