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定南伯、云南副總兵、山地軍副指揮使馬大軍,作戰勇猛,屢立戰功,南征不臣,摧城拔寨,夜破重城,功勛卓著。念其績當表其功,今加汝定南侯,擢云南都指揮使,升授金吾將軍。愿卿不負朕望,假日再建其功。” 馬大軍領旨的時候,這個在戰場上悍不畏死、勇猛無敵的五尺男兒,獨目之中流出了滾燙的淚水。 這是皇帝對他的肯定,而這份肯定,遠比授予他爵位亦或是財富更令他鼓舞。 “西南的仗不會因為七國協定的簽署而減少,相反,將來西南那地界的戰爭只會越打越多、越打越大。” 朱允炆單獨召見了馬大軍并面授機宜。 “包括六國的軍隊,你也要認真操練,早日形成戰斗力,朕已經給他們選好的對手。” 讓南亞六國的軍隊走恒河平原插進帖木兒帝國的心臟,狠狠的攪動起來,讓這個不可一世的綠教國無力插手大明跟草原的戰事,就是朱允炆對馬大軍最大的期許,如果馬大軍這個楞種有朝一日能打進撒馬爾罕,那他朱允炆不介意許給他一個國公! “請陛下放心,末將必死不辜恩。” 坐鎮云南,統籌六國軍事,手握雄兵數十萬,對一個爺們來說,足已稱得上一句大丈夫! 馬大軍告退離開,但不會現在就回云南,他要等到過完建文四年的國慶,領完勛章才能赴任,這兩個月,他會在南京好好養一養身子,順便跟五軍府那些曾經瞧他不起的勛二代炫耀一下。 “陛下,薛恪今日一早回京交職了。” 閩浙水師第一批凱旋的大軍九月中就登陸了泉州港,薛恪這個主帥已經帶著大批的俘獲戰利走泉州轉進鎮江府,將其部水師留在了長江口。 “是嗎?” 朱允炆剛打發走馬大軍,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不得不繼續宣召這些得勝歸來的水師將領。 “召來吧,順便把那個馬三保也喊上。” 這還是朱允炆第一次見到青史上大名鼎鼎的三寶太監鄭和,這個帶著船隊七次下西洋,縱橫數萬里汪洋、覆滅十余國,大明一朝,海戰的頂級大牛。 但是現在的鄭和或者說馬三保,只不過三十出頭,兼之太監的身子,面白如玉,頷下無須,看起來更像是個俊俏書生。 馬三保是云南土民,回族,但不是綠教徒,因為他很小就因聰明機敏被征云南的沐英看中,傅友德帶部班師他也隨明軍入了宮,被太祖皇帝賞給了朱棣當奴婢,正兒八經的是打小接受漢文化長起來的,歷史上關于馬三保到底是不是綠徒的爭議在于中年的三保太監崇信宗教,修繕了西安的清真寺,因此認為其是綠教徒。 然而馬三保除了清真寺之外、佛寺、道觀都有修繕記錄,包括其抵達非洲后,對幾乎所有的西方宗教學都有狩獵興趣,可見馬三保本身熱衷于崇信宗教。 可能,他是為了找一個能寬恕他雙手鮮血的‘上帝’來進行的自我麻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