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是夜,朱允炆在馬恩慧的房間留宿,兩口子躺在床上的時候自然不可避免的聊到了文奎,聊到吃飯時朱允炆說的那些話。 后者一直在開心的喋喋不休,那副神情似乎坐穩了朱允炆一定會讓朱文奎當太子一般。 不僅馬恩慧這般想,內廷外朝也都是這么想的,理所當然嘛。 “等將來文圻大了,朕也會讓他搬到乾清宮來。” 朱允炆一句話就讓馬恩慧傻了眼,整個人的情緒陡然跌入了谷底,呆愣楞的看著朱允炆。 “你知道嗎,如果朕只是一個藩王,那世子的位置一定會是文奎的,誰也搶不走。” 緊緊的摟住微微顫抖的馬恩慧,朱允炆安撫著她。 “但朕是皇帝,太子也不是安樂王爺,他要擔得起這個國家,要能扛著這個國家往前走,如果他沒有這個能力,朕不僅害了他也害了這個國家?!? 這些大道理就算朱允炆不說,馬恩慧又哪里不懂,但她還是無法接受,哪怕朱允炆真的不打算立朱文奎當太子,沉默也比這般直眉瞪眼的說出來要好的多,她無法接受朱允炆說變卦就變卦的態度。 “既然陛下并沒有下定決心,方才為什么...” “你想問朕為什么在吃飯的時候許給文奎天下的事是嗎?” 朱允炆俯首對上馬恩慧的雙目,真誠道:“朕不是夸海口,更不是在說謊。只要有一天朕覺得文奎有能力擔得起天下了,朕就把位子給他,朕是不會賴在這位子上不走的,同理,當任何一個孩子有這個能力的時候,朕都一視同仁?!? 任何一個孩子有這個能力的時候,都一視同仁? 馬恩慧驚愕的睜大眼睛,突然啪嗒嗒的掉起眼淚來。 她覺著她太委屈了,她從十四歲嫁給時為太孫的朱允炆,少不經事的歲數就開始學習什么叫做相夫教子,什么叫三從四德,陪著朱允炆從太孫到皇帝,又要學著母儀萬國,表正六宮垂范,她一天自由的日子都沒有享受過。 太祖還活著的時候,她給朱允炆生了一個兒子,算是進一步穩固了朱允炆的儲君位置。她向著孝慈高皇后學習,又嚴格要求自己的娘家兄弟不得為非作歹,為的不還是在太祖那里增加幾分印象分,內廷夸她賢惠,外臣敬重她的娘家不跋扈。 作為一個女人,她已經做到了最好,而朱允炆卻視而不見,說要一視同仁? “別哭,別哭?!? 朱允炆手忙腳亂的擦去淚水,嘆了口氣:“你要知道,文奎這一輩的孩子,比起朕的父皇、四叔他們那一代要差的遠的多了。” 安撫住馬恩慧的情緒之后,朱允炆解釋道。 “當年爺爺還沒有立穩腳跟的時候,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這些都是爺爺的敵人,爺爺忙著打仗,父親很小的時候就要一邊拉扯著二叔、三叔這些弟弟,一邊治理地方,協調后勤。 后來爺爺立國,二叔、三叔、四叔都隨軍去北伐,我爹雖然不上戰陣,但也跟著爺爺一起在后方指揮,坐宮文華施政治國。 當年西北混亂,回回、蒙古等異族跟我們漢人的勢力成犬牙交錯之勢,到處是戰亂、殺戮,爺爺把二叔封到了西安做秦王,無異于把自己的親兒子推進火坑,但二叔沒丟爺爺的臉,沒丟朱家子孫的臉。 二叔不僅坐穩了王位,還打跑了回回、迫降了蒙古,關西七衛能夠順利設置,誰也抹不去二叔的功勞。 三叔和四叔更不用朕多言,沒有他兄弟倆,這些年北地怎么會如此太平,北元說句不夸張的話,就是被他兄弟兩人聯手活活打散的。 但是你再看看朕其他的那些位叔叔,除了楚王叔還有幾分軍功,大多好文勝于好武,好的文也是爛文,不是吟詩作賦就是閑游雅記,還有的甚至跑去道觀給人寫道經,更有朱榑、朱橞這兩個一事無成的廢物,不是禍害地方就是荒淫無度。 這說明承平年代的天家皇子,在能力的成長上是比不上自幼艱苦的兄長們的。 連建國后出生的皇子都如此這般不堪,朕的孩子生下來就是太平盛世,他們知道什么是鐵蹄之下寸草不生嗎?知道什么是昏政一出百姓遭殃嗎? 我屁股下面這個位子不只是天地至尊,也是天地最大的火爐,當坐到這位子上的時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狠,要對自己狠! 狠到甚至可以毫不猶豫的犧牲自己,沒有這個決心,是做不好一個皇帝的,你只能稱之為君王。 皇帝和君王是兩碼事,皇帝這個稱呼起自始祖皇帝,意為功蓋三皇五帝。 所以,皇帝要有匹配這個稱呼的功績,也要有匹配這個稱呼的心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