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大明經濟改革和對海貿易的逐步側重轉移,福建作為有著上千年開海貿易經驗的地區,可謂是一時出盡了風頭,畢竟,福建的泉州港是自南北朝時期就坐上了海貿的龍椅,唐時成為海外萬國來華的主要登陸點。 朱允炆自己也去過泉州,親身感受過福建地區的富庶和繁榮,這堂大會,福建本身就應該是朱允炆口中的‘你看看人家’,說與其他貧困省學習的榜樣,褚知節急哪門子。 “啟稟陛下,臣奏福建之事,是因福建沿海富而內陸窮,加之境內山山相隔,又添交流不便,是以隨著福泉二州日趨繁榮后,致使貧富懸殊急劇拉大。 ‘寧做閩東一文書,不做閩西一知府’,說的就是現在福建的官場現狀......” 朱允炆聽的微微蹙眉,抬手打斷了褚知節的話:“你說的這個情況,你作為福建的左布政使自己處理不了嗎?此番朕召你們自全國各省而來的目的,是解決你們當地解決不了的難題,而不是有問題都推給朕、推給內閣。” 貧富懸殊、海陸差距,東富西貧這些地理位置帶來的問題是必然存在的,而作為一省布政,在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就應該要有自己解決的能力,而不是什么都往朱允炆這個皇帝御前一報,然后就不用問事了。 那還要地方官干什么? “臣,有心扭轉,但阻力頗大啊。” 褚知節苦笑,硬頭皮繼續說道:“現在的福建,以泉州為中心,甚至連福州都在為泉州讓路,泉州一府稅賦足堪福建一省各府總和,如此一來,大量泉州系官員就成了氣候,臣本想調一批泉州懂經濟、搞發展的縣令去閩西北做知府,調不動人啊,你說臣總不能把他們都給撤了吧,這豈不壞了泉州改革的大好局面。” 說到這里,褚知節還小心翼翼的瞥了一眼內閣的方向。 此間的事他早都匯報過,但內閣從來都不支持他更撤泉州的官員,甚至明確批復,哪怕只是一個縣令的更替,福建都要向內閣匯報,泉州的人事領導權早都變更了。 誰讓泉州的經濟地位在那放著呢。 不是逼不得已,褚知節都不想當著那么多人的面向朱允炆進行匯報。 寧做閩東一文書,不做閩西一知府。 能在泉州府當地方縣令,哪個腦子有坑的去閩西北當知府,別的不說,就地方方言都聽不懂。 福建畢竟是有著復雜的語種體系和山山相隔產生的習俗差異化。 “所以你提出來這個難題的目的是什么,找朕要權還是要人?” 要人朱允炆鐵定是沒有,他現在自己這邊會搞經濟的能手都缺呢,南直隸腳下就新上任的應天府尹王雨森會推動城市化和工業集群化,有為了經濟翻天覆地的勇氣。 見褚知節支支吾吾的勁頭,朱允炆便直接說道:“你是福建的左布政使,福建一省的發展你說了算,不是泉州知府說了算,這個問題不用議了,你回去后該怎么指揮就怎么指揮,如果還出現抗命的現象,先從泉州知府開始撤職。” 這下褚知節才面露喜色,屁顛顛的躬身謝恩。 而褚知節的問題得到解決,也給了其他所有人一個信號,那就是他們已經看出來,這次大會是皇帝鐵了心要幫各省解決所有發展上的問題,要權給權,要錢給錢。 大刀闊斧動改革,一門心思搞發展。 別整天到晚的得過且過,中央支持力度放在這里,下一個五年,再有哪個省叫嚷著老百姓吃不起飯亦或者還出現餓極生反的事,那可就要輪到他們這些做主官的倒大霉了。 于是,自褚知節之后,一個個開始排著隊的把各自省內的棘手事提出來,朱允炆也是當場就要求內閣和各部拿出解決意見,即使當場無法解決的,也要立項,定下解決的期限。 “各省的問題都講完了,那朕就希望你們能夠在接下來的五年把這些問題處理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