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是一支迤邐不知多少里的龐大隊伍,正緩慢行進在由南京通往北京的京道之上。 旌旗招展、甲胄森然。 而在隊伍的核心,則是一架巨大無比的車輅。 足足由十二匹高頭阿拉伯馬拉動,車廂之巨大,堪稱地表移動的宮殿。 可著全大明有這般出行排面的,也就一個朱允炆了。 皇帝出行,本該是五輅,即為排場也為安全,太祖廢金、革、象三輅,定出行規制為玉輅、木輅和九龍車,后九龍車廢,木輅改為兩架,一架通體涂丹。 到朱允炆這,排場簡單卻更占地方了。 原本被廢的九龍車不僅撿了起來,還變成了十二龍車。 其實這東西就跟天子的冕服一樣,扔在皇宮里一年都不見得用的到一次。 這是朱允炆第三次坐這般豪氣的天子駕輅,但拉車的馬都換了兩代了。 所謂的花銷,可能也就是用到的時候,幾個宮娥、宦官拿著抹布仔細擦拭一遍,去去浮塵。 上好金絲楠造的車廂,只要保養得體,十幾年還不至于蠹爛。 除了龐大的統一制式裝備的京軍之外,便是時刻圍在天子駕輅旁的錦衣衛。 大軍走京道直達北平,而后轉山西,不走民間小道。 雖說是秋天莊稼地收完了,那也經不住十幾萬大軍人腳馬蹄的亂踩。 加上也擔心走到泥濘地,大軍遇到危險,匆忙間無法提速,那可不行。 “現在到哪了?” 車廂分內外兩層,里間是朱允炆和雙喜主仆二人,外間有隨行負責的起居注和隨時記載皇帝一言一行的翰林朗,以及幾名大漢將軍。 秘書班加安保班。 雙喜打開窗戶,一扇厚厚的小木板,探頭出去問了一句。 “到鳳陽府徐州地界了。” 一句鳳陽府讓朱允炆驚愕了一下,而后笑道:“本還以為要過些日子才能見到奎兒,沒曾想這么快。” 天子圣駕至徐,徐州的官員不接駕可不行。 雖說鳳陽府治在臨濠,亦稱中都,不過皇帝出行的路線是提前商量好的,都知道皇帝要從徐州過,就算見不到,那也得目送著離開。 如果朱文奎不愿意來接駕,那風陽府的官員就該懷疑朱文奎的身份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