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永垂不朽-《日月永在》
第(1/3)頁
在回太原的路上,雙喜到底還是在車廂內站不住,有些納悶的開口問道:“皇爺,李大寶的案子上,山西雖說無過但到底也不能說有功,而且山西其他方面也并不出彩,為何還要通令嘉獎呢?”
對于朱允炆在法理和道德兩個領域之間的決斷,雙喜聰慧已經明悟,唯獨想不明白朱允炆為什么要嘉獎山西。
“朕也是沒轍啊。”
朱允炆搖頭苦笑:“李進這一嗓子算是把山西上下的魂都嚇沒了,朕不替他安撫山西,朕前腳一走黃福他們就得找太原知府的麻煩,那你猜猜太原知府會找誰的麻煩?”
雙喜頓時不吭了。
今天這案子固然不大,但影響不小,因為無論是雞毛蒜皮的家長里短,還是大到滅門抄家的人間悲劇,到了皇帝這里其實都是一樣的。
如果攤著山西官員倒霉,恰好趕上朱允炆心情不好,一樣可以把山西官員殺個人頭滾滾,好比洪武年的楊靖案。
皇帝是不講道理和律法的,因為皇帝的法權大于一切。
雖然朱允炆不會這么做,但山西的官員心里哪里有底?當時幾百號人嚇得連魂都沒了,那種絕望的等待審判的滋味遠比挨上一刀更痛苦,如果朱允炆不安撫他們,他們絕對會搞死防控不利的太原知府。
那后者的氣該撒給誰?
只能是李進和李大寶兩個告狀的‘刁民’。
朱允炆畢竟不能一直待在山西保護他倆。
“朕把自己的大氅留給了李進,又安撫了山西官員,這件事就算是揭了過去,塵埃落定。”
朱允炆打了個哈欠,側臥在軟塌上:“總不能為了李進兩個人,把山西的官員撤換一遍吧。”
“皇爺圣明。”
雙喜捧著杯茶送上去,嘿嘿笑道:“小到此間鄉(xiāng)情,大到家國社稷,無不被皇爺處理的圓滿通透,這份功力,奴婢這輩子拍馬估計都看不懂。”
車轅在并不平穩(wěn)的道路上往太原折返,顛簸搖晃的時間一久,朱允炆這眼皮子就開始打起了架。
四周的黑暗越來越深,直至整個意志開始沉淪,最后被一道聲音喚醒。
“皇爺,咱們到了。”
驚坐起,朱允炆長出了一口氣,接過一杯熱茶一飲而盡,抬手一抹,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額頭竟然滲出了不少的汗?jié)n。
搖頭苦笑:“朕竟然睡著了。”
雙喜看的滿眼擔憂,接過茶船添上一杯:“皇爺您平素里太過于勞心傷神,為圣躬計,歇段日子才是。”
“是要歇歇了。”
朱允炆起身走到臉盆處擦了一把臉,抬頭看向銅鏡中的自己:“這幾年精力愈發(fā)不濟,是警兆啊,好在眼下蒸汽機總算是出來了,朕也算是心頭去了一塊重石。”
自打登基以來,朱允炆每天基本都要工作到子時,天剛亮就爬起來繼續(xù)工作,如此往復十幾年,沒猝死都算是老天賞命。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朕的本錢看來比起爺爺是差遠了。”
朱允炆苦笑不已:“爺爺三十年如一日的理政,盛時一日三朝,小到縣鄉(xiāng)瑣事都親自批示,朝野事無巨細皆一力操持,朕這整日偷懶反而還比不上爺爺,真是慚愧。”
整理好自己的儀容,朱允炆才推開里間的門,慢慢走下車輅。
身后的雙喜有心上前攙扶一下,到底是沒敢搭這把手。
皇帝才三十多歲,正值盛年,從來沒讓人搭過手,萬一被人看到,風言謠傳就該甚囂塵上了。
“今天再見到來送奏本的官吏你給說一聲,除了陜甘退耕和明聯(lián)的相關事務之外,國內的事,內閣自己拿主意就不要給朕發(fā)來了,一應奏本批完交給通政司留檔,等朕回去之后再看吧。”
朱允炆邊走邊交代著,雙喜沒有搭話,倆人身后隨駕的翰林郎倒是一字一句的抄記了下來。
“再給四叔說一聲,軍務方面除了西南馬大軍的之外,其他的就一概不要發(fā)來了,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軍改落實就成。”
一走進正堂,朱允炆也不用在端著,靠進太師椅內,等著隨扈們準備午膳。
“還有,朕今年過年不回去了,讓他們自己過吧。”
不回南京過年?
這個消息著實讓雙喜有些始料未及。
“皇爺,咱們這行程基本上都是定好的,三日后啟程,正好可以趕上小年那天回南京。”
“不回去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乐县|
亳州市|
清远市|
澳门|
古田县|
广安市|
称多县|
山丹县|
石台县|
无为县|
丰宁|
嵊州市|
扎鲁特旗|
贵州省|
昆山市|
清水县|
伊吾县|
沈丘县|
长宁县|
南丰县|
乳源|
鹿泉市|
凤冈县|
吉林省|
吉首市|
老河口市|
通化县|
莱芜市|
廉江市|
奉新县|
阳高县|
桃园市|
社旗县|
翼城县|
买车|
和平区|
饶平县|
阜城县|
锦屏县|
永嘉县|
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