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然南京很繁華,梁道義也很想在南京城里好好玩幾天,但實際上他在跟內閣碰過面,并且帶著隨從參加過一次閣部會議后,就匆匆離開了南京,乘上返回巨港的海船。 到底還是建國的事要緊。 跟著梁道義一起走的還有薛恪,后者是掛帥出征,大軍已經在泉州港、新竹兩地集結完畢,只等薛恪一到,大明的煊赫王師就會展開征程,以武力平勘南洋諸國,為梁道義的南華建國掃除障礙。 “南華事畢,大軍與梁道義的軍隊合兵一處,直接北上日本,朕只看捷報。” 朱允炆和總參的軍令傳達到了薛恪的手里,具體的指揮事宜,朱允炆和朱棣就不會再過多操心和干涉了。 倆人也沒有時間來關心征伐一個小小的日本能否成功這種事。 大明國內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二五計劃的收官! 隨著各省主官和各地都司改制后的集團軍指揮使入京,朱允炆已經列席參加了三四次位于東長安街上大禮堂的各種大會,每次都從早上坐到晚上。 二五的成績單相當亮眼,完全超出了當年制定計劃時的要求,甚至將實際成績拔高了好幾倍,這其中助推大明二五計劃順利成功的主要功臣,自然是印度。 “自從《明印協定》簽署以及印度加入明聯以來,三年間向大明提供勞工二百四十余萬,糧食四億七千八百萬石,金一百一十萬斤,諸余銀、鐵、銅、煤不計其數。” 戶部設置在印度的度支司是全明聯最大的度支司,足足有近一千五百多度支郎,要不然都根本點不過來如此海量的各種物資,為了從印度將這些物資輸送進本土,朝廷向沿海的商會不知道租賃了多少船次的海船。 廣東商會向珠江港下的造船訂單,一口氣就是整整兩百艘。 資本推動發展,大明的航海業之發達,海船數之巨,早已是建文元年的二十余倍。 古詞百舸爭流別說對標泉州港,就連臺北的新竹港都日行船數千之巨。 有時候朱允炆跑去龍江船廠視察海船下水的時候都會感慨一句。 “大航海時代,開啟了?!? 船多物資多,需要的人力裝卸就多,沿海各省都沒等到朝廷的退耕指令,就已經完成了轉產和社會形態轉變。 誰還靠種地過日子啊。 老百姓把地一賣,湊點錢買一臺多嬌機,婦女就在家織布成衣,男人在外面干干力工或找點別的生計,兩口子的日子不比地里刨食好多了。 “泉州去年一年,城郊野外一共有一百六十七個村莊的里正戶冊取消。” 新的福建布政使在大會上揚眉吐氣的進行著成績匯報:“全福建,超過三百個村莊,兩萬多戶十萬多人從城郊野外搬遷進入府城尋求新的活計,泉州戶冊丁口從五年前的四十三萬到今朝,變成了七十萬! 去年一年,泉州各界共繳實稅銀四百五十八萬兩,商稅一千二百六十萬兩,總生產價值六千七百萬兩,占福建全省六成半?!? 總生產價值,也就是所謂的國民生產總值,耳熟能詳的gdp。 福建一省的生產總值算是破了億,畢竟稅都收了三千多萬。 大明全國的戶計才兩個億,福建一省就占了七分之一。 “除了生產總值的飆升,腐敗也沒少漲吧。” 楊士奇審議著福建交上來的匯報,合上本子問道:“去年福建銀行放貸放出去了三個多億,都察院在這里面查處的相關貪污、受賄、回扣案件竟然高達一百多起,你們福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做什么吃的?” 這番毫不留情的當面訓斥和質問,讓福建一眾參會官員無不冷汗涔涔,支吾難言。 “不要一來南京做匯報,就報喜不報憂,出成績是應該的,不出成績要你們這些做官的干什么?朝廷給你們俸祿干什么?” 新任的大學士許不忌說起話來比楊士奇可難聽的多了,敲著桌子直接劈頭蓋臉說到臉上。 “去年泉州大搞新城建,為了容納鄉村郊野的百姓入城,仿效廣東建新樓,到處拆遷到處蓋,房價飆漲、四處強拆,出現流血案件三十多起,致死致傷人數竟然高達七十人! 商人跋扈、執法放肆、強權霸道,你們現在還有臉拿著這份成績單來南京冠冕堂皇的匯報,伸手要功?看看這份奏本吧,字里行間流了多少血,藏著多少冤魂!” 說道最后,許不忌更是拍了桌子,連旁邊的楊士奇都嚇了一跳。 福建布政使的額角止不住的流汗,但他不敢擦,許不忌可還兼著吏部尚書的職務呢,他怕自己一動,官帽子就飛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