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百六十六章:把皇宮做景點-《日月永在》


    第(1/3)頁

    隨著十月初一這個日子越來越近,南京早已忙成了一鍋粥。

    要遷都了。

    對于朱允炆要將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的決策,自然分成了支持與反對兩派,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自然也是各有各的道理。

    最簡單的一句解釋,南京的百姓不希望遷都,因為這會影響他們的收入。

    而遠在北京的百姓早多少年便開始翹首以盼,就等著朱允炆帶著中央朝廷的駕到了。

    老百姓不懂遷都的意義,一樣會有支持和反對,所以真沒必要在這件事上過度解讀,朱允炆向內閣解釋的地方有時候連自己都覺得說不過去,最后還是一瞪眼,朝堂之上頓時安靜。

    既然這件事正反都有理,何必給皇帝添堵找不痛快?

    這么一想,大家伙也就沒人再勸了。

    內閣現在唯一糾結的地方,就是遷都之后的南直隸如何拆分和建制的問題。

    南直隸是一定要拆的,計劃是拆成兩個省。

    安徽和江蘇。

    至于為什么要拆分,倒不是說南直隸太大,人口太多、經濟占比重擔心坐大這些因素,內閣和朱允炆壓根就沒擔心過這些。

    因為南直隸本身就是一盤散沙,拆分成兩個省那才叫坐大呢。

    南直隸有十幾個府,這些府各自施政,一直由內閣直轄,所以無形中就牽扯了內閣一部分施政的精力,也是對于政治資源和時間的一種無形消耗。

    眼下大明僅僅有北京、南京、泉州、鳳陽、廣州、上海和深圳七個直轄府,依照朱允炆和內閣的打算,將來等對帖木兒的戰爭結束后,撒馬爾罕或可以考慮設新直轄府,不過估算一下交通的情況,朱允炆和內閣又取消了這個想法。

    交給下一代考慮吧。

    南直隸這個稱呼將不會繼續存在,改成兩個省,以后對地方的具體施政,內閣直接交代到省一級,層層落實就行。

    反過來相應的,各府再有些什么拿不定主意的事就交到新添設的省一級公衙,而不是直接一路送進文華殿,浪費內閣寶貴的施政時間。

    “新的安徽承宣布政使司計劃以廬州府為省治,治郭合肥縣,江蘇的話以蘇州府為省治,治郭蘇州縣。”

    內閣酌定下了兩個新省包括治城、轄地之內具悉陳表后找到朱允炆拿主意,同時備上的還有一份擢選后兩省官員的任命書。

    各府的官員基本留任,主要還是剛剛搭建起來的兩個省級公衙,需要補充的官員就海了去。

    兩個省光主官和各司的官員數量就小兩三百號,加上細分到司、處、科的正副職、公員?    光這兩個省級衙門就需要幾千號公員。

    “內閣這次沒打算從其他地方抽調公員來充盈這兩個省?    所有沒有品軼的公員或基層到科的科員,將全部由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和江西大學即將畢業的學生來擔任。”

    許不忌一番話?    便算是給這群大學生人手送上了一個金飯碗。

    對于這個提議?    朱允炆和內閣幾人簡單通了一下氣之后便同意了下來,確實可以給這群大學生一個鍛煉的機會。

    雖然這樣做比起直接開省考招錄來說要擔負一定的風險?    比如說如果不是分配的話,這群大學生本身的能力和學識到底能否通過省考?

    而如果不能通過省考?    以這種直接分配到崗的方式來將他們招錄進衙門里?    那么在將來的工作中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但好處也特別明顯。

    大學生包分配工作的傳統,大明眼下已經做了好些年,這也從而成為了一種變相激勵。

    但凡是孩子有在上學的家庭,家長都在敦促孩子努力學習。

    “娃?    你可一定要爭氣考上大學啊。”

    從某種程度來說?    上了大學對于眼下大明的普通家庭孩子來說,那就是一次改變命運的躍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拉特旗| 婺源县| 南丹县| 庆阳市| 芜湖市| 班玛县| 易门县| 神池县| 讷河市| 乐山市| 双江| 武夷山市| 山东省| 宜昌市| 阿克| 丰原市| 凌源市| 肇东市| 进贤县| 那坡县| 济源市| 郓城县| 桐庐县| 京山县| 大余县| 长子县| 赣州市| 嘉善县| 寿光市| 谢通门县| 富源县| 眉山市| 神农架林区| 葵青区| 太仆寺旗| 惠东县| 安庆市| 云安县| 富蕴县| 东安县| 开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