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周前忙說“不敢當”,林文仕又與他說了幾句,便讓周前先回去了。 從縣衙這兒得了好消息,直到回到村里,周前還是喜氣洋洋的模樣,他將這消息告知了村里的鄉親們,鄉親們也都和他一樣,很是激動。 *** 之后的幾天,周前便準備起給夫子們住的院子。 村里空著的院子多得是,只是需要再修整一番。周前選定了幾處地方,便帶著人修整起來,而給夫子們做飯的婦人他也有了人選,現在便只等私塾開課了。 在晾屋子的這段時間,村里的鄉親們不約而同地開始走起了親戚。 他們去的地方多是外村的親戚家,目的么,走親戚是次要的,最主要的,當然還是要在自家親戚們面前好生炫耀炫耀自己村里的私塾了。 像林大雄的長媳柳氏,便喜滋滋地回了柳葉村的娘家。 正月初二的時候,柳氏剛回了一趟娘家,見她又過來了,柳母納罕道:“大妹,你咋個又回來了???你婆婆沒意見?” 柳氏絲毫不跟娘家客氣,直接一屁股坐了下來。她一邊給自己倒了碗水,一邊說道:“我婆婆有啥意見?”她這一路走來,著實有些渴了,直到這一碗水下肚,她才好了些,她抹了抹嘴,裝作不經意地問道:“爹娘,我記得大哥家的大郎也七歲了?你們對他是什么打算?要不要送孩子去私塾認幾個字兒啊?” 淳樸的柳家人都沒意識到柳氏的“險惡用心”,聞言,柳大哥苦惱地說道:“我當然也想送大郎去認字。不說能有多出息,他會認字會算賬,也好送到鎮上去當個伙計用??蛇@不是私塾的束脩都太貴了,咱家出不起嘛!” 家里到了上私塾年紀的孩子不只他家的大郎一個,還有二弟三弟家的孩子,雖然這兩家的要小上一些,只有四五歲。但若是要送他家的大郎去私塾念書,那也總得一碗水端平,也送老二老三家的孩子去念書才行。 但他們家條件差,又怎么能拿得出這么多的束脩呢? 柳大哥痛苦地嘆了口氣,又問柳氏:“大妹,你家的大郎呢?你婆家的條件比咱家好,妹夫去年賣冰棍也賺了不少吧?你們家的大郎要送去念書嗎?” 柳氏等到了親哥的問話,頓時克制著內心的激動,強裝作渾不在意地說道:“送啊!大哥你說得對,不指望他像他大伯一樣有出息,但能認幾個字兒總歸是好的?!? 柳母關心地問道:“你跟女婿打算送去鎮上嗎?那你跟女婿可得去接送孩子才是,鎮上離得遠,孩子年紀又小,萬一路上出點兒什么事兒,你跟女婿可就悔去吧?!? 柳氏嗔了柳母一眼,說道:“娘你說什么呢。大郎就在我們村念書,這可安全著呢!” “啥?就在你們村?”旁邊的柳父柳母與柳大哥夫妻倆都愣住了。 他們沒聽錯吧?大妹怎么說在他們村念書呢?他們村的讀書人,不也就縣太爺一個人嗎?難道她要讓縣太爺教孩子不成?不對,縣太爺在縣城呢,怎么會跑回村里來,特意教孩子讀書呢? *** 看著爹娘大哥大嫂都一副呆滯的樣子,柳氏努力控制著自己的表情,但眉梢還是難以自已地跳動著,她刻意用盡可能平淡的語氣說道:“說起來真還多虧了孩子他大伯,在我們村里辦了個私塾呢。這屋子前天才剛剛蓋好,昨個兒我們里正去縣衙了,說是連夫子都找好了,現在就等著屋子晾好了能用呢?!? 柳父柳母與柳大哥柳大嫂更震驚了。 柳氏裝出一副才發現爹娘兄嫂驚訝的樣子,她“驚訝”地問道:“爹娘,你們咋了?” 但因為她做戲的功夫不到家,這驚訝聽著不太驚訝,倒很有幾分矯揉造作的樣子。 柳母拍了女兒胳膊一下,著急地問道:“大妹,你剛才都說了什么?你、你再說一遍,娘沒聽清楚?!? 柳氏一邊揉著胳膊,一邊又把剛才那話重新說了一邊,這次她還問道:“娘啊,這次你可聽清楚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