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論文掛上學術網之后,世界各地的無數科研工作者,紛紛打開陸離的文章認真的研讀。 然后…… “一種超級耐高溫材料?這是什么鬼?陸教授怎么研究起基礎材料了?” “世界頂尖的基因生物科學家,竟然去搞材料學研究?簡直莫名其妙啊!” “陸教授,你是被人綁架了嗎?還是被人盜號了?” “不要胡說八道!誰說陸教授就不能研究材料學?從這篇論文來看,陸教授研究出了一種可以抵御五千度高溫的材料。這是一項重大科研成果。” “確實!你們這些搞理論研究的,為什么看不起應用科學研究?這是材料學上的重大突破,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 “并不是看不起應用科學研究,更不是看不起材料學研究,而是……陸教授這種頂尖科學家,去研究材料學,就跟頂級大廚去烤面包一樣,感覺有點怪怪的。” “哈哈!你這么一說,我也深有同感了。” 在國際科學界,陸離發布的新材料研究成果,并沒有像之前的研究成果那么引起轟動。 比起引領時代,開創未來的前沿科技研究,這種具體應用方面的某種材料的研究成果,影響力自然就要差了一些。 但是……在材料學和工程學上,陸離的新材料仍然引起了震動。 超級耐高溫材料,在很多需要在高溫環境工作的設備上,擁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比如,飛機發動機! 眾所周知,我國的飛機一直存在“心臟病”的問題。就算是最先進的殲隱身殲擊機,也存在發動機短板。殲就更慘了,航展的時候發動機冒黑煙,被人稱為“燒煤的飛機”。 之所以出現這種問題,之所以存在發動機短板,關鍵就是材料。 渦扇發動機的工作環境十分惡劣,高溫、高壓、高沖擊,這就需要耐高溫性能和屈服強度極高的材料。 在這個問題上,老毛子的技術都不過關。雖然功率上去了,但是,發動機使用壽命卻只有鷹醬發動機的三分之一。 現在,陸離研究出了一種全新的耐高溫,高強度的金屬材料,必然會給華國航空發動機技術帶來一次巨大的飛躍。 所以……太平洋對岸的某些人,對陸離的新材料就有些不太喜歡了。 別人不喜歡,咱們自己可就高興慘了! 中科院材料研究所。 接到內部網轉來的技術資料,材料研究所的院士們一個個兩眼放光。 “耐五千度高溫?屈服強度是鋼鐵的十倍?竟然還有這種材料?” “陸教授不是基因生物科學家嗎?怎么搞起材料研究了?而且還能研究出這么強悍的材料,太驚人了!” “趕快驗證!趕快驗證!一組負責重復陸教授的實驗,制備新材料。二組負責對陸教授提供的樣品進行性能檢測。” 中科院材料研究所的院士們,紛紛帶著各自的實驗助手和學生,對陸離的新材料技術進行驗證和檢測。 不久之后,兩個組都完成了技術驗證。 “重復實驗完成,順利制備出新型材料!” “樣品檢測數據無誤,所有性能指標完全相符。” “技術驗證通過!” 材料研究所的院士們,一個個又驚又喜。 太好了!太好了! 有這種耐高溫,高強度的材料,我們的航空發動機再也不存在短板了。 除此之外,在其他需要耐高溫的環境下,這種新材料同樣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中科院材料研究所的驗證結論,很快就上報到了國家科委,也迅速報到了軍方裝備部,航空工業部,航天工業部…… 不到半個小時,航天航空相關的企業和研究所,都接到了新材料的性能指標。 “臥槽!耐五千度高溫?強度是鋼鐵的十倍?這種材料在哪?給我來十噸……不,一百噸!” 正因為渦扇十五的研制工作陷入瓶頸,遲遲不能突破而焦頭爛額的某廠大佬,看到這個通報信息之后,頓時又驚又喜。 這樣的一幕,還發生在各個航天航空企業和研究所,都在扯著脖子要材料。 裝備部特種材料制造中心,馬上根據陸離提供的技術資料,組織大批量的新材料生產。 可以預見,無論是飛機、火箭、導彈,還是太空倉,空間站,這種新材料都將得到廣泛的應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