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埃赫塔頓斗獸場建立在幾座小山之間的谷底,基址本是王庭花園里的人工湖,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兩百年前,用八萬名蜥蜴人俘虜作勞役,消耗八年時間完成。 整個建筑占地兩萬平方米,周長六百米,最大可容納九萬觀眾。它是美尼斯帝國東擴征服阿克什福地區后,為紀念太陽王赫拉克托姆豐功偉績而建的,王朝鼎盛時期的雄壯英偉從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那個時代的美尼斯帝國,已經脫離了古典時期對宗教、對生靈較為純粹的理想主義追求。轉而著眼于現實的享受,這種改變結合膨脹的財富,逐漸演化為對實際物質和感官刺激的需求。 斗獸文化,更是一個徹徹底底以肉欲和感官刺激為樂趣的文化。 角斗場開幕時,猛獸從圈中放出,角斗士被驅入賽臺,他們們戴著猙獰的面具,穿著閃亮發光的盔甲,用鐵劍和盾牌表演角斗或斗獸。與那些戰場上金戈鐵馬的將士不同,他們沒有沖鋒的豪情,僅僅是用自己磨練純熟的技藝,取悅看臺上的觀眾而已。 觀眾席上,衣冠楚楚的貴族將軍們暢享美酒,摟著美人,享受著人與人、人與獸、獸與獸血肉橫飛地撕咬。 而面對那些俘虜來的角斗士,非自由民,上層人物的樂趣還在于可以伸出大拇指賜予奴隸生還,或者大拇指朝下處決奴隸——這些角斗士的生死完全掌握在他們一念之間。 美尼斯斗獸場是一種平面為橢圓形的建筑物,中央一塊平地作為表演區,周圍看臺層層疊疊的逐排升起。支承觀眾席的是三層放射式排列的筒形拱和沿外圈回環的拱頂。立面各層用券柱式作裝飾,券洞口立雕像,每層的柱式風格都各不相同,從婉約含蓄到奔放雄偉,拱券變化和諧有序,極富節奏感。 前面是祭祀席,中間是貴族席,后面是平民席,最高處有一圈柱廊,可供管理篷頂的人休息。每隔一定的間距有一條縱向的過道,這些過道呈放射狀分布到觀眾席的斜面上。在觀眾席后,是拱形回廊,它環繞著角斗場四周。 斗獸場的內部裝飾也十分考究,火山巖鑲砌的臺階還有花紋雕飾。在第二、三層的拱門里,均置有氣勢洶洶的野獸雕像。獸檻和角斗士的預備室在表演區的地下,那里有排水管道。不用時,這些地方,都用閘門封閉。 角斗時,表演者被由機械操作的升降臺帶上場。 “殺殺殺!” “撞死它,撞死它!” “用角頂,快用上你的犄角!” 此時,一場獸與獸撕咬搏殺的避開,正在觀眾們的歡呼聲中愈演愈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