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和這個便宜堂姐也沒有不共戴天的血仇,還是名義上的夫妻。如果能用硬實力逼迫她放下身段,心甘情愿的退居二線當王后,未必不能合作共贏。 一一一一一一 實際上,伊文對艾露蘿梅態度上的轉變,也不是一拍大腿的想法,而是經過了仔細的斟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都是想將對方除之而后快,隨著實力的突飛猛進,這種想法稍有淡化卻依然穩固。 直到他起了前世的一則典故——《陽虎侍趙》。 故事的時間發生在春秋時代,主角是晉國趙氏的雄主趙簡子趙鞅,以及來自魯國的亂臣陽虎。 陽虎這個人極有能力,以季孫家臣之身,毫無雄厚家底與政治背景,卻能夠躋身魯國卿大夫行列。從而指揮三桓,執政魯國,開魯國“家臣執國政”的先河。幾乎是春秋時代的曹孟德加呂奉先,謀國篡權、屢次叛主,就人品而言毫無下限。 這個毫無下限的人沒有得意多久,便因策劃政變、政變失敗被逐出魯國。投奔齊國后得到了齊景公的重用,結果又因為不安分,被逐出了齊國。最后走投無路的陽虎背著一堆黑歷史,投靠了晉國中軍佐趙簡子趙鞅。 趙鞅一看這是奸雄,就委任陽虎為趙氏首輔,擔當大用。左右都說陽虎善于竊取他人的國政,不應讓他趙氏的二把手,以免養虎為患。孔子聽說此事后,也認為趙簡子收留亂臣,后世將會有亂。 趙簡子卻不以為然,認為陽虎只圖謀可以圖謀的政權。 結果在趙簡子的調教之下,陽虎這樣的一個狠角色、野心家,沒有任何興風作浪的機會,只能心甘情愿的效犬馬之力。而趙簡子得了陽虎的輔佐,使得趙氏的家族實力日益增強,在諸侯中的聲望也與日俱增。 亂臣遇到強主,反而如魚得水。 想要成就大事,必然要有大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