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津門影視城拍攝基地的古街已經按照電影的需要改建好了,前前后后砸了一千多萬進去,所有的場景都十分的精致,拍攝起來的效果也好多了。 導演齊山非常滿意,果然是一分錢一分貨! 劇組先把摘月樓給布置好,打算先把在摘月樓里的文戲給拍了,不然先拍武戲的話要砸壞不少東西,到時候重新布置很麻煩。 摘月樓的文戲主要就是霍大俠結識農勁蓀后,過了段時間,農勁蓀設宴請他吃飯并邀請他去租界打擂臺的劇情。 歷史上是有農勁蓀這號人的,他在東洋留學過,知識淵博,而且據說還是同盟會的人。 農勁蓀給霍大俠講了不少國外的奇聞軼事,擴展了霍大俠的眼界;又講了很多民族危亡、救國強國的主張,激發了霍大俠“以武保國強種”的愛國主張。算是霍大俠的一位思想啟蒙老師吧。 同時農勁蓀又在霍大俠財務危機的時候給他找了份藥房掌柜的工作,給了他不少的經濟支持。 而這部電影里的農勁蓀也盡可能還原了歷史,不過在主角光輝的影響下,作用低了不少,更多的還是用來推動劇情發展而已。 飾演農勁蓀的是孔修文幫忙找來的一位老戲骨莊金勇,演技自然是不用多說的,和韓嵐對了兩遍戲就將這一段給過掉了。 接下來就是武戲了,飾演幫會的還是上次那批特技演員。 收到韓嵐劇組回來拍戲的消息,一群人也笑得跟過年似的跑過來了。 雖然韓嵐上次給他們提的建議有點坑人,但是劇組現在給的片酬是真的香呀。 特技團隊有二十來號人,不過要拍出五六十人的鏡頭并不難,大部分鏡頭都不會有那么多人同時出現,如果非要同時拍到五六十人的大場面就再找些群眾演員湊數,反正不可能真的一次打這么多人的。 電影里所謂的一打五六十人,其實就是依托著摘月樓的地形一邊跑一邊打,每次最多也就同時對付五六個人而已。 其中打戲最多的是幫會老大,作為老大肯定是比其他人更能打的,也是能和霍大俠真正比劃兩手的存在。 按照劇本里的設定,這位幫會老大年輕時候走南闖北曾經學過虎爪,有點真功夫的。 韓嵐掃了眼特技團里的一干人,最后點了范文龍的名字。 在這里面,也就范文龍看著最眼熟了。 韓嵐仿佛看到了他眼里有一團火,炙熱得快要將自己的眼球給烤熟了。 他很渴望這個機會。 所以,韓嵐就給他了。 化完妝,講完戲,摘月樓踢館,開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