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嘶! 朱聰浸抽了一口冷氣,脖子后的寒毛豎了起來。 繼爾,興奮地一拍大腿,叫道:“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倒忘記這樁了。只是九公子整日做男人打扮,我根本就想不到哪方面去,馬上就回去叫匠人刻書。” 九公子好奇地問:“朱聰浸你先是死活不肯,現(xiàn)在又如此爽快,是何道理?” 朱聰浸解釋說,干書坊這個行業(yè)要想賺錢,關(guān)鍵是要拿到好稿子。比如周楠的恩師王世貞的風(fēng)月小說,那就是會行走的錢串子,穩(wěn)賺不陪。 可好稿子卻不是那么好拿的,除了你需要付出大筆稿費之外,還得和作者有不錯的交情。不然,貿(mào)然找上門,直接就被人家給趕出門去。 而且一個作者的精力有限,有的時候,一兩年才出一本。有的人甚至窮其一生,也就能寫那么一本代表作。 實際上,坊間真正的好書并不多。就大明朝百年來說,也就出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區(qū)區(qū)三本暢銷書,大家都是一版二版三版……三十版不停地出。 至于其他書,能有個故事,可以讓讀者打發(fā)光陰,質(zhì)量過得去就行,誰也不比誰好看到什么地方去。 一本普通的小說書兒出來,要想賣得好,就得看你的營銷手段了。 因此,商家會在出新書的時候弄許多噱頭,比如:大明第一快槍,月出六萬字,看官可放心閱讀,決不斷更。 本書繡像出自名家,包裝精美,可讀可藏,傳于子孫。 或者,直接將作者君推到前臺:本書作者是大明朝風(fēng)月小說圣手,本書中的所有故事都來自實踐,絕非虛構(gòu),可照本檢驗之。 一句話概括,就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操作手冊,快買回去虛心學(xué)習(xí)。 周楠這句話的意思是叫朱聰浸以這書的作者是女性,還是個大美女為賣點。 這個噱頭夠足,夠勁,足夠勾起讀者的好奇心。 …… 果然是絕妙好主意??! 發(fā)財了,發(fā)財了。將這些詩詞刻印成集,二兩銀子一本,印他個兩三千本。以每本一兩銀子的利潤計算,那就是上千兩入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