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六十七章 遇到過江龍(求推薦票)-《閑臣風流》


    第(2/3)頁

    “啊,原來是皇親,行人竟然認識這等人物,可了不得啦!”武新化眼睛里爆發(fā)出異彩。行人司行人前程遠大,皇家的人竟然和周子木如此親熱,看來這次到京城走門路是來對了。

    周楠心中鄙夷:真是個沒見識的鄉(xiāng)下酸秀才,還真以為皇室宗親是什么不得了的大人物。醒醒,這里是明朝,可不是皇室可以橫行的漢、唐。朱兄混得極慘,就政治權利而言怕是還比不上你這個武秀才。咱們大明朝的皇室,從一生下來就是被剝奪政治權利終生的。

    我們的周大老爺在地方上威風八面,土豪一個。可自從進京城來,條條框框,上頭婆婆無數(shù),誰都能管著他,前一陣子憋屈壞了,搞得心理都有些抑郁

    如今在老家來人面前顯擺,顯然是找心理平衡。

    還別說,感覺非常好。

    手中的信也看得進去了。

    看完信,周楠一楞,然后冷冷道:“對不住,這事本官辦不了,朝廷自有制度,你自去找鹽道吧!”

    武新化將周楠拒人于千里之外,忙道:“荀兄說了,這事找行人你一準能成,你可是咱們淮安府最近幾十年出的唯一的一個大人物啊!晚生若能走通鹽道的門路,還用千里迢迢來京。若行人能夠幫我拿到鹽引,必有一份心意奉上。不不不,晚生愿同行人合股,七三開。不,六四,我六行人四。當然,我商號本小利薄,一年下來也見不到多少利。如果行人能夠多弄些鹽引那就最好不過了。”

    大家都是讀書人,都有秀才功名在身。你武新化是鄉(xiāng)紳,我周楠是朝廷命官,大家都是體面人,搞得如商賈一樣討價還價是不是太俗?

    不過,錢這東西誰會嫌俗呢?

    聽到武新化的話,周楠眼前豁然開朗,差點伸手拍自己額頭一記:某乃淮左布衣,兩淮鹽行天下,簡直就是富豪流水制造線,我當初在安東的時候怎么沒想到干鹽商這個行當?真是抱著金飯碗討口啊!

    轉念一想,即便自己當初在安東一手遮天,可勢力也僅僅局限于一縣,鹽道可是高官單位,他一個小小的吏員還真接觸不到這個層次。

    現(xiàn)在詹通不就在長蘆鹽場嗎,馬上就要提同知。如果通過他的關系,說不好能夠插手兩淮的鹽事。也不用多長時間,幾年下來就能富可敵國。

    這武新化倒是可以做本官的白手套。

    周楠又拿起大舅子的信,看了起來。

    信很長,大概意思是,武新化出身淮安名門,曾祖父是進士出身,曾任一省之從三品右參政。靠著祖上的勢力,他的祖父就做了鹽商,在淮安城也算是豪富之家。

    不過,到武新化這一代,家道漸漸中落,在場面上混得不紅不白。道理也簡單,從他祖父起,家中最高學歷也就是個舉人,到他這一輩這個秀才功名也是奮斗了二十多年才拿到手的。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明朝早年政治風云變幻,武家曾祖父的那點人脈早已用盡。

    大明朝實行鹽業(yè)專賣制度,鹽道每年都會根據(jù)鹽場的產(chǎn)量鹽商的食鹽運銷許可憑證,這就是所謂的鹽引。持有鹽引的商人按地區(qū)分為十個綱,每綱鹽引為二十萬引,每引折鹽三百斤,或銀六錢四厘,稱為“窩本”,另稅銀三兩,

    官府給你每年核多少鹽引,都看關系,給多給少全憑心意。

    武家剛開始的時候每年還能得兩萬引,然后就越來越少,到武新化這一代,只剩可憐巴巴的三千引,就這三千引還是花了大價錢的。

    今天年底,鹽道更是直接把這三千引都取消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塔县| 方城县| 江川县| 连城县| 资中县| 高要市| 青川县| 仁布县| 白城市| 文登市| 云浮市| 蒙自县| 基隆市| 和龙市| 禄劝| 垣曲县| 壶关县| 琼中| 松江区| 辽宁省| 新巴尔虎左旗| 饶平县| 文安县| 普宁市| 阿拉善盟| 石柱| 蓬溪县| 荣成市| 东光县| 扶风县| 措勤县| 永福县| 连江县| 奇台县| 安图县| 余江县| 大方县| 长泰县| 红安县| 财经| 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