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仙法! 好事不出門,怪事傳千里,不過幾日的功夫,大江南北都傳遍了“火德真君與太上老君斗法”的奇事來,盡管大家不約而同的都沒有提名字,可是濟南等地名的出現,還是讓人聯想到了德王世子。 “又是德藩!” 身為兵科給事中的光時亨,聽著坊間的傳聞,什么“火德真君與太上老君斗法”,什么“太上老君一口老血把青磚染成紅磚”,諸如此類的傳言,在別人的眼里是鬼怪,可是在光時亨的眼中,卻是不臣之心。 “這德藩必定是借所謂的“仙法”蠱惑愚民,圖謀不軌!” 想到這,光時亨立即拿起筆,寫起了奏折來,作為兵部給事中的他,行的是言官的職責,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亂臣賊子”。 整整忙活了一夜,光時亨才寫好奏折,待到奏折寫好時,差不多也快到上朝的時候,反復斟酌了用詞之后,他自言自語道。 “這次,他德藩即便是不死,也得被掉層皮!” 匆匆將奏折裝進衣袖,光時亨就坐上了轎子趕早朝去了,等過了午門,在金水橋外候朝,他舉目四望,月光之下,密密麻麻全是人頭,就跟趕廟會差不多。 盡管他從來沒有估計過,但上朝的官員差不多該有兩千人上下。 這樣的大朝會皇極殿里肯定裝得下。因此像他這樣的末流小官,只能站在廣場里上朝,待遇類似于后世的圍觀百姓。不過雖說給事中只是正七品的小官,看似不入流。但在朝廷上的威望和權力卻很大,即便是像尚書、侍郎這樣的高官,對待給事中也往往畢恭畢敬,不會拿他們當普通小官來看待。給事中的影響主要來自于他們控制著朝廷文件的往來,每科專門負責監督與其對應的部的文件,比如兵科給事中負責監督兵部的文件往來。通過通政司或是通過由宦官任職的文書房呈給皇帝的奏折都有副本供給事中參閱。當皇帝批復這些奏折后,會將奏折交給相應的給事中,再由他們轉而知照相關的各部。六科保存諭旨送交的記錄,并視情況決定各部必須回復的最后期限。在這一整套流程中,給事中隨時可以行使封駁、科參的特權,否決皇帝的奏折、諭旨,或是各部的報告,理由是它不合規定的格式,或是內容不明智。 所以,盡管是站在廣場外上朝,可是身為給事中光時亨卻站在前排,此時,手持笏板的他,默默站在人堆里,等待著上言進奏。 一樁樁國家大事,都是由內閣閣臣、各部尚書、侍郎們說出來,身為皇帝的崇禎只需照本宣科回答就行了。而對于那些末流小官們,只是猶如一根根木樁杵在那里,聽到的全是被內閣處理好的結果。 不過對于有“諫言、監察”之權給事中來說,在大老們處置大事的時候,他們同樣會發現自己的意見,表示反對。當然,在很多時候,都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對人不對事。 第(1/3)頁